第127章 真正的目的(1 / 2)

自從許正道和大導演張凱歌掐架後,整個網絡世界就陷入了狂歡狀態。各路人馬唾沫橫飛,有人翻出張凱歌家底,有人猛揭大師傷疤,有人發掘許正道的過往,有人從電影行業的高度指點江山……

在這場不見當事人盔甲舞動、隻有旁觀者擂鼓的大戲中,作為新聞的製造者——媒體,卻始終心翼翼地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既不挺誰,也不打誰,就生怕惹火上身。

在聯名信發出來後,情況開始發生改變。不少媒體覺得陳凱歌他們題大做,有抱團欺負人的嫌疑。到這個時候,很多媒體開始倒向許正道一邊。尤其是南方係這種特別喜歡念叨民主自由的媒體,在他們看來張凱歌他們抱團抵製許正道,就是利用強權打壓弱勢群體。

“一些文化名人的能量背後是他們所擁有與強大權力結盟關係,在一切都返諸平凡的時代,文化名人似乎成了中國文化或文藝的闡釋人,地萬物集於一身,似乎隻有他們才擁有代表海棠的發言權。他們的文化權力,不僅可以左右通吃、暢行無阻,而且形成了圈子,可以肆意打壓跟他意見相悖的人。”——《南方都市報》

“張凱歌應該以一個國際級導演的氣魄對待許正道和《煎餅俠》,就算不喜歡許正道和《煎餅俠》也不應該惡語相加,更不應該動用自己的影響力搞聯合封殺。偷票房這事真怪不到許正道的頭上,他一個新人導演,怎麼可指使院線偷《無極》的票房?即使張凱歌真的認定他是幕後主使,也應該走法律程序,而不應該動用權力搞封殺。在這件事上,誰無恥,誰不無恥,公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羊城晚報》

“浸淫於西方文化語境中的張凱歌們,在無根無源的狀態下隨波逐流卻自以為緊跟了世界潮流,恍然以主流自居。當緊貼地麵的許正道冒頭後,已經過時的張凱歌們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後,便動用手中的權力,肆意打壓。”——《華西都市報》

“……”

新浪網發起了一項有超過三萬名網友參加的兩項關於“張凱歌和許正道”調查的投票,絕大多數網民都在聲援許正道和《煎餅俠》。

在“張凱歌和許正道,你支持誰?”的調查中,有758%網友選擇“支持許正道”;1506%網友選擇“雙方和解,以求雙贏”;116%網友選擇“支持張凱歌”。在“如果許正道被封殺,您要做什麼?”的調查中,658%的網友表示“捐款給許正道,讓他繼續拍電影”;有56%的網友“將狀告《無極》品質低劣,要求退回票款”。

在北平城郊的一棟別墅中,張凱歌夫婦坐在電腦前,眼裏寫滿迷茫。

張凱歌以為憑著自己的名聲,帶著京圈大腕們振臂一呼,肯定是下景從。媒體、群眾和輿論都會站在自己一邊,沒想到不光網民罵自己,除了跟京圈交好的媒體外,其他的也都在罵自己。

張凱歌真的被搞懵了:“為什麼會這樣?我們明明是受害者,《煎餅俠》明明偷了我們的票房,為什麼大家反而罵我,反而抵製我?”

張紅滿眼迷茫地搖了搖頭:“我也不知道,這麼多圈內人出來幫我們話,可網上的網民都跟瘋了似的,全都在罵我們,很多報紙也都站在了許正道一邊。這是怎麼了,這個世界瘋了嗎?”

過了好一陣,張凱歌突然歎了口氣:“也許我真的有點過時了,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在想些什麼,也無法理解他們的行為。”

作為上級主管部門,電影局對電影係統的動向一直保持著高度關注。《無極》和《煎餅俠》的衝突從一開始他們就在關注,現在眼看事情越鬧越厲害,他們覺得不能再坐視不管,不能讓他們再鬧下去了。於是,他們將雙方當事人分別叫到電影局談話。

跟許正道談話的是電影局局長佟剛,他端著茶杯,冷冷地道:“沒看出你年紀的不大,本事倒是挺大的,搞得滿城風雨,讓整個電影圈都蒙羞了。”

許正道一幅寶寶很委屈的模樣:“佟局,這不關我們的事啊,偷票房是院線的事,張凱歌卻出來罵我,還拉著一幫人抵製我們!我們也是被逼急了!”

佟剛知道這事不能怪許正道,是張凱歌他們不敢招惹院線,就拿許正道殺雞儆猴。沒想到許正道不是任人宰割的雞,反而搞得張凱歌他們一身騷。不過都把許正道叫來了,不敲打一番肯定不行:“把你逼急了?把你逼急了又如何!你知道不知道最近有多少電話打到電影局,要求封殺你,封殺你的電影?你知不知道北影廠有多少人是從延安出來,這些人都是張凱歌的叔叔,別人的電話是可以打到上麵去的?”

許正道作出驚恐的表情:“佟局,電影局不會真的封殺我吧?”

佟剛對許正道的反應很滿意,冷哼一聲:“當然不會。我們是國家機關,不是私人機構,更不是某些人的整人工具。不過你以後要老實一點,好好拍電影。電影行業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麵來之不易,誰破壞了這個大好局麵,誰就是海棠電影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