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送花(1 / 2)

許正道不知道李鞍這話什麼意思,皺了皺眉:“我是在電影廠長大的,經曆過電影市場崩坍。我們秀影廠還算好,不像其他電影廠那樣大批職工買斷、下崗、分流,但那段時間父親母親工資都拿不全,生活非常艱難。當時國產電影上映電影院冷冷清清,好萊塢電影上映門庭若市。那個時候,我就決定將來要拍觀眾歡迎的電影。後來上了電影學院,我的精力都用在了好萊塢類型片研究上麵。也許有人覺得類型片不夠藝術,可我不在乎。對我來說,活著是最重要的!”

李鞍聽出許正道的口氣有些不善,知道許正道誤會了,連忙道:“現在華語電影需要優秀的類型片導演。我們台彎電影界有個共識,電影輔導金在某種程度上摧毀了台彎電影市場。1990年,行政新聞局專項設立了電影輔導金,本來是想扶持本土電影發展。但由於輔導金傾向於在在國外拿獎的藝術電影,這些藝術電影得到了國際影展和藝術電影市場的青睞,卻和觀眾走得越來越遠,票房節節敗退。最後導致觀眾對本土電影失去了信心,轉向國外的片子,現在台彎觀眾根本不看本土電影,本地電影票房不到總票房的2%。韓國電影走的是另外一條路,他們堅決扶持商業電影,現在不光商業片起來了,藝術片也發展越來越好。”

許正道點了點頭,李鞍說得沒錯,商業片能夠賺錢,隻有賺了錢才會有更多資金進入市場,隻要賺了錢才會有更多優秀人才進入市場,進而讓電影行業越來越繁榮。

全球各地大力扶持和發展藝術片的地區,本土電影往往都會被觀眾拋棄,最終電影市場都會走向崩潰;而扶持和發展商業片的地區,電影市場往往能夠崛起。

在未來十多年中,內地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能夠駕馭商業類型片的導演太少。

李安繼續往下講:“在這件事上,台彎的教訓非常深刻,你可能不知道台彎電影現在有多慘。整個電影市場現在完全被好萊塢掌控了,台彎本地電影票房占比不到2%。朱延平給我說過一件事,他的新片上映,曾求當影院經理的好友,看在多年交情的份上,在影院門口貼自己兩張海報,但經理擔心被好萊塢公司發現而受到處罰,那樣人家就不把大片的放映權授予他。最後無奈之下,經理朋友將他的海報貼到影院電梯的地上,朱延平無奈地說,如果有個觀眾坐電梯時正好鞋帶鬆了,彎腰係鞋帶的話,才能看到他的海報。”

許正道有些詫異:“在自己的電影院貼海報都不行啊,怎麼會這樣?”

李鞍苦笑著道:“好萊塢電影公司在台彎就是這麼霸道,他們專門組織了糾察隊,對預告片和海報進行檢查。因為好萊塢電影投放的預告片和海報很多,比如說《哈利波特》有六支預告,半年前就打一個預告,兩個月前是演員預告、前導預告,他們海報更多,像《指環王》,有六款海報,他把戲院貼滿了,把看板占滿了,預告片隻能在電影開場前10分鍾可以放,一支預告2分鍾,隻能上5個,誰先上?好萊塢公司開會,我先上《哈利波特》,你再上《指環王》,以大小片輪流放。他們規定好就這樣放,戲院就得配合。台灣片呢?預告永遠在電影院看不著,海報也貼不上去,韓國片、香江片也上不去。所以你就處於整個電影院的遊戲規則之外了。他們的糾察隊隨時看預告和海報,我的預告沒放,海報沒貼,你放台灣片或者韓國片,好,處罰你,《哈利波特》不準演。好萊塢大片是戲院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要是不準演,那這個戲院離關門就不遠了。”

許正道被好萊塢的手段震到了:“好萊塢夠厲害的,不過他們能完全壟斷台彎市場,除了電影本身足夠強大之外,最重要的是好萊塢電影公司能聯手,能團結一致,把其他人擠出去,從而壟斷市場。好萊塢確實強大,但好萊塢能夠通知全球,很重要一點是別人足夠團結,能夠捏成一個拳頭打人。與之相反,我們這一點就做得很差,完全是一盤散沙。”

薑誌強對這個觀點非常讚同:“不僅僅是一盤散沙,內鬥還非常厲害。香江電影在90年代崩盤之所以崩得這麼快,跟內鬥有很大關係。最典型的是就是前幾年,邵逸夫聯合其他幾家公司,把嘉禾的片場搶走了,讓嘉禾失去了根據地。不光在香江如此,在海外也這樣。比如他們在新加坡也在鬥,嘉華發行的電影,那麼邵氏不會放;而邵氏發行的電影,嘉華也不會放映,因為嘉華的大股東是鄒聞懷,跟邵逸夫矛盾深重。這導致了什麼後果呢,你不放對方的電影,那你電影院必須要放電影啊,不可能空著吧。當香江電影強勢的時候,電影比較多,有足夠的電影來填空檔。當香江電影開始衰落,香江電影開始減產,那就隻能放好萊塢電影,結果,好萊塢輕鬆把市場給占了。”

許正道微微點頭:“最近兩年流媒體正在興起,有了流媒體能夠最最短的時間內將影視作品,推廣到全世界。當然要推廣到西方非常困難,因為人家對我們的的東西根本不感興趣,但推廣到東亞和整個東南亞地區應該是可以的。如果大家齊心協力,抱團把流媒體做起來,超過90年代香江電影的影響力是完全可能的。流媒體是新東西,現在好萊塢也才剛剛開始搞,他們現在的重心是美國本土,要把觸覺擴張到東亞地區,至少需要五到十年,這對華語電影來說,這是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