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已初升,薄霧未消沉。
顏季明剛上城樓換防,便聽得馬蹄陣陣橫踏而來,他趕緊吩咐仆役通知太守大人,並煩請李亨前來暫做定奪。
這真是說曹操,曹操便到。李亨是相當的煩悶,以至於一宿未眠。他不想被人過度保護,從而活在監視之下。
自昨夜李靜忠到來後,便一直在勸李亨回宮。顏杲卿與袁履謙更是輪番上陣,逼得他隻好立下三日之約。
三日過後,不管這常山城破與否,他都自當安然離去。既然曆史不容更改,那便與命運相搏一回罷。
這前去請援的崔安石遲遲未歸來,李亨也深知,王承業的援軍根本不會來。
人生路漫漫,既不能聽天由命,更不要相信所謂的天意。權且相信自我,奮勇拚搏,方能躍出眼前的困境。
凝望著地上的那些地道坑洞,李亨心中有個大膽的想法——設法引部分叛軍入城,而後大家合而攻之。
在軍事上,地道是防禦工事的一種形態。這防守一方,可以通過在地下挖掘坑道,以達到隱藏或保存實力的目的,繼而達成戰役戰鬥的突然性。
此刻,史思明已率大軍兵臨城下。他的身側正是淨塵,一身火紅色的胡服裝扮,於千軍萬馬之中分外惹眼。
燕軍中央步兵大概五千,兩翼騎兵各是三千。他們槍戈林立,甲胄如墨,已做好隨時出擊的準備。
一陣嘹亮急勁的號角響起,常山軍民也隨之迎敵。他們身著葛衣,手持刀棍,仍不乏有視死如歸的決心。
這相比之下,兩支軍隊的實力自是一目了然。無論是闊身長槍,還是彎月畫戟,誠如對方的裝備之精良,完全超越了李亨的想象。
驟然之間,燕軍鼓聲號角大作,史字大旗在風中獵獵招展。叛軍兩翼騎兵率先出動,中軍兵士則持槍跨步推進,口中紛紛嘶喊著:“殺!殺!殺——”
李亨與顏季明並馬而立,從容不迫指揮者一眾兵士,迎襲著敵方隆隆進逼的騎兵。
與此同時,伴隨著淒厲的號角,殺喊之聲早已震顫山河。李靜忠伏在城樓向下俯瞰,他的一顆心始終懸著。
那敵軍兩翼的騎兵呼嘯而過,重甲步兵亦是無可阻擋地闊步前進,宛如黑色的潮水席卷,奔湧而來。
馮虔手持長刀,馭馬向前,一柄長矛迎麵而來。那人尖嘴猴腮,身手倒也敏捷。
這長矛有很好的衝刺性,在衝鋒陷陣之時,以刺、掄、掃占據優勢,可以達到傷敵的效果。
在長度上來說,這大刀有著天生的劣勢。馮虔一會橫掃,一會縱劈,甚至還虛晃幾招,隻為設法靠近那人,以便於近距離搏鬥。
盡管那人防守能力不錯,但還是被馮虔找到了破綻。他在留意自己的側翼之時,並不能顧及到自己的後方。
這排山倒海的撞擊聲,是寒劍與彎刀的鏗鏘飛舞,是長矛與銀槍的呼嘯飛掠。
當密集的箭雨鋪天蓋地而來,短促而沉悶的嘶喊已然有所沉寂,留下的便是彌漫的煙塵,還有染血的兵戈。
聽著那低沉的嚎叫,顏季明隻覺得一陣眩暈,周身被一種慘烈的氣息所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