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2

一年多來,失去了相伴六十多年的親人,在自己狹小的空間裏,四壁滿是他一手擺弄起來林林總總的藏書。翻出那些數十年如一日常年累月嘔心瀝血留下來的手稿,像昨天一樣他似乎還在我身邊,而我卻再也聽不到那洪亮親切的呼喚了,我不能自已,我哭泣……

他有著與生俱來的自由不羈,有著灼熱的永不甘於貧乏的愛夢的身心,有著憧憬光明追求美好的理想,他投奔革命的新四軍,加入和太陽一起出發、和太陽並駕齊驅的隊伍。寫詩、唱歌、宣傳、行軍是他永遠忘不了的絢麗的日子。春天——大地的誘惑,寫盡了他激動蓬勃的革命狂熱。但“夢花落了”……流轉、漂泊、困頓,在多災多難的祖國,長滿荊棘的人生煉獄中跋涉,承受貧窮、生離死別、狂風惡浪的錘煉。

懷著永恒的信念,這個大地的耕耘者,對土地有說不盡的愛,他懂得春雨融進芬芳待孕的泥土的喜悅,一朵小花的開放,一粒種子的吐芽,都會激起他心底漫漫漣漪。

從陰暗窒息的牢房,偷運出他那密密麻麻、圈圈點點的詩稿,他知道熱愛生命,是為了無比嚴肅地獻出它,他讚頌生命,衛護“人”的尊嚴,詛咒荒謬、虛偽、嗜血者的滅亡,期待和謳歌美麗新社會的到來。

一場飛來橫禍之後,“自謀生活”二十年,煉就了他粗糙皺褶累累的雙手,向共同勞動的夥伴、婆婆佬佬、伢子小夥,學習他們純樸的為人,和植根民間的諺語、民歌寶藏。像大海中的礁石般堅貞,“詩”是他終生的追求,寫詩和讀書融入了他的骨血,朋友們的理解、鼓勵、更是有如陽光雨露。他一往情深地、盡心盡力幹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事,追求超越、再超越。

他不屑於世俗的人際交往,卻和青年朋友那麼親近,他們有談不完的關於詩的話題。他真誠坦率,迫不及待地談論自己的看法、理想,即便不合時宜。 青年人驚訝:彭老師單純透明得像孩子一樣。

習慣於用全生命抵禦災難,從不在艱難險阻麵前屈從。對他來說,起點,隻有起點。留下了堅毅勤奮、永不停步的精神,留下了他的詩,還有其他的一樣為傳的文字。他完成了自己,垂暮之年卻拒絕衰老,在病床上還比喻自己是餘燼中的一點火星,而青年人說他是一朵不滅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