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收購巴西黑白雙雄(2 / 3)

生意就是生意,這一點沒什麼可說的。

既然已經決定要買人,那就進入談判階段,相互拉扯,直到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為止。

在來訪的客人裏,貝克漢姆還看到了特裏.庫克,就是“92班”合照最右邊那個小男孩。

庫克和貝克漢姆是同一批球員,和斯科爾斯是一個類型的球員,當時比生薑頭的出場時間還多,但是因為右腿受傷,休息了大半個賽季。

等到他傷愈歸隊,“92班”的其他球員已經完成了對紐卡斯爾聯隊的驚天逆轉。

又嚐試了大半個賽季,庫克最終決定離開曼聯隊,但他單薄的身體又不太適應英超的強度。

後來科羅拉多快速隊邀請他,待遇方麵也不錯,於是庫克離開了歐洲,和耶洛普一樣,成為米國職業大聯盟的第一批淘金者。

長著娃娃臉的庫克看起來還像個小孩,不過他已經是科羅拉多快速隊的隊長,看起來過得還不錯。

實際上強隊青訓的成材率並不高,像“92班”這樣,一批青訓球員裏有6個人留在一線隊,已經算是特別難得的事。

像現在的曼聯隊,就很少有青訓球員能夠在一線隊站穩腳跟,這兩年隻有布朗一個人留在一線隊。

貝克漢姆時不時會看青訓隊的比賽,球隊裏的不少小夥和他們當時相比,潛力都不差,但是現在的曼聯隊根本沒有年輕人的成長空間,想要進入一線隊需要特別強的實力。

隻有荷甲、葡甲這樣球員流動性比較大的聯賽,才經常有球員冒頭。

除了曼聯隊,皇馬、巴薩和拜仁的情況也大致相同,阿森納之所以經常出現年輕球員,是因為溫格經常去淘其他聯賽中頂尖的年輕球員。

隻要有一批青訓球員冒頭,後麵幾年就很難再有大量的年輕球員出現在一線隊。

年輕球員最需要的就是比賽鍛煉,在剛滿18歲那兩年如果沒有大量的比賽,提升速度必然很慢。

聽老約翰說,曼聯隊後來的優秀年輕球員相繼變成了英超中下遊球隊的主力。

職業足球就是這樣,天才球員在哪裏都能發光,一流球員不缺下家,普通球員就很需要機遇。

每個賽季的結束,到下個賽季的開始,是世界足壇中緋聞最多的時間段。

這裏隻有一部分新聞是真的,其他新聞要麼是撲風追影,要麼是媒體吸引眼球,要麼是媒體的推測。

一堆轉會傳聞彙集在一起,不了解內幕的人隻能持懷疑態度。隻有在轉會完成的一刻,事情才能被敲定。

轉會市場並沒有沉寂太久,很快就曝出了重大轉會新聞。

第一個重磅消息就是齊達內已7750萬歐元的價格從尤文轉會至皇馬。

弗洛倫蒂諾入主皇馬後,承諾每年會為俱樂部帶來一位球星,他去年先從巴薩挖來了菲戈,今年又引進齊達內,“巨星政策”一度成為皇馬的最有吸引力的品牌效應。

這個政策前幾年的效果極佳,哪怕皇馬的成績並沒有匹配應有的明星效應,但以為被人們津津樂道,這一時期的皇馬被人們稱為銀河戰艦。

但是“巨星政策”的執行過於極端,為了讓球隊的每個位置上做到巨星雲集,皇馬把這個政策玩兒成了“唯巨星論”。

他們隻要那些極具人氣的球員,致使馬克萊萊這種實用,星味不足的球員流失。

後來弗洛倫蒂諾又搞出了所謂的“齊達內+帕文政策”,就是中前場引進世界級球星,後場啟用青訓球員。

這就是標準的領導足球,青訓係統不是機器,不是他想起來有好球員,就能產出好球員。

但是俱樂部掌舵人都發話了,主教練必須執行,於是皇馬的主教練們從青訓梯隊中挖掘出了一名叫帕文的球員,亮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之後的幾年,皇馬前場美如畫,後場爛如渣。

隨著銀河戰艦一期的破產,建築大亨弗洛倫蒂諾黯然離任。

這算是外行指導內行的經典案例。

類似的事情,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每天都在發生。

尤文圖斯拿著齊達內的轉會費,先是用5300萬買來了未來的世界第一門將布馮,用3600萬歐元買來了圖拉姆,又用4200萬歐元引進了貝隆,2500萬歐元引進從拉齊奧引進了薩拉斯,競爭力反而增強了一些。

失去了貝隆的拉齊奧從巴倫西亞買來了炙手可熱的門迭塔,事後證明這筆轉會虧到了姥姥家。

此外,他們還引進了菲奧蕾、科瓦切維奇、利維拉尼,這幾個賽季的拉齊奧真的不差錢,花錢能力一點兒不比後來的切爾西差。

米蘭的手筆也不小,他們先後引進了大因紮吉、魯伊科斯塔、皮爾洛、莫雷諾、多納蒂。

既然AC米蘭不停買人,國際米蘭的手筆絕對不能小,他們引進了托爾多、孔塞桑、阿德裏亞諾、卡隆和一個叫薩內蒂的中場。

莫拉蒂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他買的球員身價一般都能擠進當賽季轉會榜的前50名,而賣出去的時候通常都是大清倉。

英超這邊的最大轉會新聞來自曼聯,他們以2000萬的價格把赫斯基賣給了切爾西,連續引進了範尼和德羅巴。

這個在後世看來賺到盆滿缽滿的轉會,在這個夏天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眾所周知,23歲的赫斯基是新科歐洲冠軍,18歲就跟隨曼聯隊南征北戰,在球隊任勞任怨,對抗能力在英超都算得上頂流,頭球能力也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