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顧希音的娘家,徐令則也有厚厚封賞。

這些原本都是情理之中,也不值一提,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徐令則直接封從來沒有入仕的衛淮為一品內閣大學士,統領內閣。

顧希音的娘家已經夠顯赫了,除了徐令則自己,衛家掌管了天下最多的兵馬,作為外戚,已經是巨大的隱患;但是徐令則竟然還嫌不夠,把文臣之首的位置也拱手奉上。

這套路,誰能看得懂?

怎麼不幹脆把皇位送給衛家算了!

你衛淮應該謙虛一下吧,畢竟雖然才名在外,但是改變不了他從來沒有入朝為官的事實啊!

魏晉風、流和指點江山,那根本是兩碼事好不好!

可是衛淮不,衛淮很是理所應當地領旨謝恩,第二天就站在百官之首上朝,條理分明,氣勢十足,令人不敢小覷。

誰都不知道,前一天晚上,衛淮是怎樣流著淚對衛夫人說,

“希音回來的時候,我總要對她有交代”。

不是貪戀權勢,閑雲野鶴大半輩子,自得其樂不好嗎?可是大河需要一個強大的外家來支持他。

衛家都不行,衛淮必須親力親為。

隻有他自己,才能毫無保留地為大河付出一切。

這個大半生都與世無爭的男人,為了失蹤的女兒,為了嗷嗷待哺的外孫,放棄了半生堅持,邁向了一條荊棘遍地的路。

詆毀、重壓……所有的這一切,都不足以擊退他為女兒那顆熾熱的心。

希音,在外麵不要擔心,從小到大,爹沒有為你做過什麼;如果真的暫時回不來,那讓爹為你撐起這一片天。

隻是孩子,別忘了回家的路,這裏還有你的老父親和家人……

朝臣們很快意識到,徐令則這個皇帝,如果隻能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一定就是任性。

他竟然抱著太子殿下上朝!

抱孫不抱子,而且這是上朝,多麼嚴肅的場合,抱著個隨時都要吃喝拉撒,隨時都要變臉苦笑的奶娃娃,這算什麼事!

雖然害怕新皇拿人開刀,但是禦史們還想留著自己的清名,所以聯名上書,請他停止這麼做。

徐令則倒也沒發怒,算是給出了一個解釋——皇後不在,朕隻能當爹又當娘。

吸取了上次勸皇上選秀被砸一臉的教訓,禦史們沒有人敢再提這茬,有人婉轉說可以交給奶娘宮女。

結果徐令則怎麼說?

“太子離不開朕,不信你們看。”

大河在他膝蓋上手舞足蹈,可不是離不開的樣子嗎?

九五之尊都這般不要臉了,其他人還能說什麼?

於是大河,秦清晏以一歲不到的稚齡,就開始上朝聽政,以至於未來很多年他一直以這個吹牛。

“朕可是活多少年,做了多少年的皇帝。”

但是徐令則也不會太過分,大河哭了鬧了的時候,他會哄一哄,但是如果哄不好,他就會交給其他人帶下去,然後繼續議事。

徐令則也不是一味讓朝臣操心的“昏君”,至少有一件事情,他做得無可挑剔,那就是批改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