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富貴地離開(1 / 1)

3 富貴地離開

9月3日 北京 多雲 心情輕鬆

晚上跟公司新加盟的作家河先生一起吃飯,因為之前河先生幾次三番執意要請我,我就點了公司旁邊常去的一家咖啡店。

河先生還未下班,我自己先去店裏等。這家咖啡店是西式裝修,桌椅和燈飾都很考究,燈光很柔和。我特意選了二樓靠近窗邊的位置,每次來這裏我都習慣半躺在沙發上,靜靜地看窗外來往匆匆的車流,便會有生命匆匆之感油然而生。

河先生坐到對麵的時候,我突然想起李嘉誠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的富貴是內心的富貴。貴,是從一個人的行為而來。”

這段話是一個啟示。或許,很多時候,我們都應該從自己的所作所為來檢視自己所做的事。離職後,我開始更多的檢視自己,畢業這些年,時間如流水,大浪淘沙,我究竟留下了什麼?

河先生之前邀請我的時候說:“我一定要鄭重地請你吃飯,你是我的貴人。”

其實我認識河先生的時間並不長,認識他是從看到他的簡曆開始。當時,我是想招聘幾名助理。顯然他不是我招聘的合適人選,但是我還是聯係了他。

我喜歡在線和應聘者聊,因為這樣至少有兩個優點:第一,對方會比較放鬆,從而能夠將自己的優勢都展示出來;第二,減少應聘者麵談來往路上的時間浪費,北京的堵車盛況想來大家沒有親見也有耳聞了。我固執地認為,如果在線都談不攏的應聘者,就算麵談也多半是浪費彼此的時間。

“河先生,你好!看到你的簡曆,你對我們公司和你的應聘職位有了解麼?”

“說實話,我並不是很了解,我隻是看了網站,因為我迫切想找一個可以提升自己的地方,所以我必須試。”這句話很有份量,可以斷定河先生不但真誠中肯也很有閱曆。

“好的,你可以試試做公司的簽約作家。具體請你再看看公司網站簡介。如果合適,我想請你明天下午來公司麵談。”這並不是我的風格,第一次對從未謀麵的應聘者如此爽快。

當然做這個決定也不是我的臆斷,河先生的簡曆在一定程度上給了我最直觀的信任感,簡曆中顯示他已經年過四十,做過不少職業,包括講師、谘詢師、策劃師、雜誌主編等。這樣一份簡曆在一幫應屆畢業生和隻有兩三年工作經驗的應聘者中顯得很突兀,也讓我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結果可想而知,河先生的閱曆和能力不但折服了我,也得到了老大的信任,公司很快決定請他加盟。

河先生是難得真誠的人,對我的引薦一直念念不忘。我不是盲目膨脹的人,但這卻足夠讓我的心裏滿滿地盛上開心。然而河先生究竟能不能在這裏找到他的希望卻不是我能掌控的了。

暢銷書《別自個兒用餐》的作者啟斯?法拉利曾告誡大家:“先不要問別人能為我們做什麼,要先問自己能為別人做什麼。” 這些年,我一直秉承著這句話對待每個人,付出總會有安慰。如此說來,我並不是一無所有的離開,我是富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