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迷失的中秋節(三)(1 / 1)

24 迷失的中秋節(三)

2010年9月24日 昆明陣雨 心情輕鬆

今天昆明依然是陣雨,近兩天全國都在大範圍降溫。春城早晨的風甚至有點料峭,算是見識到了“遇雨成冬”的神話。一早起來,站在窗前眺望,路上有人甚至穿起了棉衣,我不禁打了個寒顫,心想:今天就宅在家裏不出去了。

繼續坐到電腦旁,還是寫在頭兒家的中秋節。

在大家一起觀摩房子期間,頭兒提議說:“今天我們買菜自己做飯,你們同意不?”顯然他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就這樣定了,不容置疑。

在菜市場,看著頭兒用昆明話跟菜市場的小販們搭訕,嫻熟地選菜挑魚,從褲兜裏掏出零錢來付賬……至始至終不緊不慢,悠然自樂,我有些莫名的感動。

等到回到廚房,頭兒變戲法般地套上淡紅色圍裙,宣布說:“我要做名副其實的大理菜了!”我不禁愕然。

原來頭兒是大理白族人,我對大理的了解不多,影響深刻的是金庸筆下的大理,一個美麗浪漫的地方。另外,就知道大理是滇西大城,明、清以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文人名流輩出。

真沒想到頭兒做菜的功夫居然非同小可,很快就搞定了八菜一湯。大理的酸辣魚可真叫個辣呀,可他們幾個大理人卻連連說還不夠辣,不夠地道。

席間,頭兒提議:“現場每人吟詩一首。”說著便先自顧自地誦起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我們跟著頭兒一起背誦了這首詩,舉杯互道“中秋快樂”,平添一番思古懷今的幽情。

頭兒向侄子侄女兒們介紹我們幾個學生的時候說:“他們都是我的弟子。”“弟子”,我好喜歡這種稱呼,似有一種真純古韻。以前,我老板高興的時候會叫我“小豬崽子”,我很喜歡聽到他這樣叫,感覺兩個人之間不再有隔閡。

席間,我本想敬酒給頭兒,想跟他說:“借您的酒敬您一杯!感謝您收我做弟子!”但是最終卻沒說,因為一起吃飯的多是學生,包括頭兒的侄子侄女兒,大家都沒有敬酒,我不想讓大家覺得我老於世故。

中秋夜,月圓夜。圓,意味著圓滿。俗語說:“花開富貴,祈求圓滿。”坐在頭兒家華美的客廳裏,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頭兒的生活圓滿麼?”

從頭兒微笑的臉上,看不出任何的波瀾,事業成功,懂得生活,心態平和,他該是個完美的男人吧?從初次見麵遙遠陌生的對視,到如此近距離走進他的生活,一張一弛間盡顯為人師的風範。我在心底說:“這樣的男人,值得擁有幸福!”

原來,潛意識中,我已經把頭兒當成了自己的親人一般,祈望他能夠幸福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