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父母的風流韻事(1 / 2)

每個人的心裏都會有那麼一點亮光,它會指引歸家的路。

而顧烈心中的光亮就是那盞在5樓陽台上的5瓦節能燈。

這盞燈會在每晚9點由顧烈的奶奶王笑梅準時打開,隻為了讓下晚自習的顧烈知道,這個家裏還有人在等著他。

站在住了十來年的老舊筒子樓下,顧烈抬頭看著那盞忽明忽暗的節能燈,長歎一口氣,“該換燈泡了。”

他快步走到了樓梯處,跟原來一樣,將路上買的香煙抽出兩根,其餘的連帶著煙盒一道放入樓梯間的電表箱裏。

來到五樓,顧烈敲了敲門,喊道:“奶奶,我回來了。”

門開了,年輕十來歲的王笑梅出現在顧烈的眼前。

王笑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霧都人,年輕時是生產隊裏有名的快嘴和勞動力,不過人倒是長得很漂亮。

當年顧烈的爺爺顧鵬海下鄉知青,認識了王笑梅。

兩人一來二去就在那個年代結了婚,生下了顧烈的父親顧昌興。

再後來,顧昌興看上了隔壁村的趙初蔓,這才有了顧烈。

等顧烈出生之後,顧鵬海就和王笑梅回了城,住進了這棟當時還算氣派的樓房裏。

而顧烈的父母則在村裏依靠著顧鵬海的關係開辦了一個家庭式的作坊,專門生產放置望遠鏡的皮具包,又遇上了好的時候,順順利利地成為了當時的萬元戶。

風光的萬元戶讓顧昌興有了啟動資金,就開始搗鼓90年相當紅火的建材生意,又賺了些錢。

而這時的顧烈剛滿兩歲。

顧鵬海見自己的兒子和兒媳一到晚都忙著做生意,也為了顧烈能讀上城裏的幼兒園,就花了三萬塊錢找關係把顧烈的戶口改到了自己的名下,成為了一名城市裏的孩。

這就是薑愛玲所的顧烈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原因。

時候的顧烈對於父母的印象很模糊,甚至每次顧昌興和趙初蔓抽空來看顧烈的時候,他還會躲在臥室裏不出來,認為他倆是陌生人。

但隨著年齡的增大,顧烈也明白這是自己的父母,雖然疏遠,但還是有著血濃於水的關係。

顧昌興沒讀過什麼書,高二便輟學了。

他對於顧烈的教育方式也和其他父親不一樣,沒有過多的關懷,隻有每個星期準時拿來的五百元零花錢。

有的時候也會叫已經18歲的顧烈陪自己前去應酬,隻是為了讓顧烈更早的接觸這個社會,也能更好的接他的班。

在旁人看來,顧昌興的育兒之道並不可取,但顧烈倒是覺得沒什麼,畢竟他的零花錢可是同年級裏麵拔尖的那位。

王笑梅反複打量著落湯雞似的顧烈,問道:“烈,你這是怎麼了?”

顧烈薅了薅被橙汁淋過的頭發,“不知道是誰從樓上倒東西下來,我碰巧趕上了。”

“這些人也太沒有素質了!”王笑梅嗬斥著:“你快去洗洗,別著涼了。”

但半秒鍾之後,王笑梅發現顧烈的身上的衣服不對勁兒,又問道:“這誰的衣服?”

本想渾水摸魚的顧烈看來糊弄不過去了,他如實地著:“是甜甜爸爸的。”

“夏正平?”王笑梅的臉瞬間垮了下來,嚴肅地道:“烈,你和他家要少來往,特別是夏沁檸的媽薑愛玲!一定要躲得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