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故人
馬車停在一處幽靜的街道,前麵就是鳳仙樓,朱紅色的大門,鎏金的三個大字,大門的左右兩邊各放了一對石獅子。
天邊的那抹血痕已經消失,薄薄的暗夜覆蓋了大地。
小樓子下馬車去敲門,一陣清脆的響聲,緊接著隻聽到“吱呀”一聲,猶如沉寂千年的低吼聲,艱難而又生澀。
開門的一個約莫十六七歲的少女,一身嫩黃衫子,膚白如新剝鮮菱,嘴角邊一粒細細的黑痣,典型的瓜子臉,清雅秀麗。
鳳仙樓?沒想到一個開門的侍女竟如此的秀麗,唐亦軒望著那少女,心裏的疑惑更深了。
“我家公子已經等唐姑娘很久了,還請隨我來。”少女微微一笑,說道。
“那勞煩姑娘帶我去見你家公子吧!”
唐亦軒淡然一笑,心中的疑惑馬上就要揭開了,隻是為什麼心裏那種窒息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了呢?這神秘的男子到底是誰?
那少女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笑道:“唐姑娘不要著急,我家公子在花園裏等你,一會你就可以見到他了。”
“嗯。”唐亦軒微微頷首,跟著少女跨過門檻,落入眼中的是:花牆、拱門、池山橋廊、奇花異草。庭院的布局呈小中見大的格式,花草樹木在色彩搭配上還有園林栽種方麵,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匠心獨運。
剛走上遊廊,便有兩名秀色可餐的粉嫩少女淺顰低笑著迎了上來。兩位美人約莫十七八歲,身材高挑兒豐腴適度。
“唐姑娘,我家公子正等著你去呢!沿著那條路一直走過去就是了。”左邊那姑娘嫣然一笑,又對唐亦軒身旁的少女說道,“公子讓咱們先退下。”
唐亦軒點了點頭,便朝著這點燃著紅燭的方向走去。
一陣悠揚的古箏聲傳來,流出婉轉繚繞的曲調。唐亦軒稍一辨聽,依稀覺得那旋律似曾相識。仔細一聽,才知道原來此曲是那支傳世的“高山流水”。
眾所周知,“高山流水”敘述的是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那感人肺腑的友誼。“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誌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誌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生不複鼓琴,以為世無足複為鼓琴者。後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由此演變而來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將高山和流水劃分為兩個表現段落,經過唐代樂師們的整理,至宋代以完善為高山四段、流水八段的曲譜。
而這琴聲分明就是宋代的作品。
隻是在這幽靜的夜裏會有誰在這裏奏曲呢?那個神秘的男子嗎?唐亦軒尋著琴聲而去。
驀然,一個白衣男子的身影出現在她的眼前,麵如冠玉,唇若塗脂,多情的丹風眼,臥蠶眉,低垂著的長長的睫毛,氣質超凡脫塵,一陣微風吹過,他那頭亞麻色的發絲在風中隨意飄舞,奇特的是,他身上還飄散出一股淡淡的清香……
琴聲嘎然而止,白衣男子抬起頭,忽閃的眸子散發出炙熱的目光,似曾相識的眼神,可是卻怎麼也想不起來,在哪裏見過這樣一雙美麗的眸子。
“小七,你終於來了!”白衣男子起身,笑靨如花,卻又極其淒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