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然後,名氣稍微差一點,但有實力的歌手,雖然接不到太多節目,但通過商演和開個唱,也能掙到不少。
但從他們往下,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
相當於,除了上兩層的歌手外,中間直接是斷層。
這也導致了,絕大多數音樂公司,都步履維艱,如果公司裏麵沒有一兩個撐門麵的實力歌手,最終隻能走向倒閉。
這家亮聲,之所以能撐到現在,還得到薑豐年的看重推薦給姬予,除了他們旗下有兩個實力歌手和一個樂隊外,還有十幾個練習生。
除此之外,就是當年他們花大價錢打造的頂級錄音棚。
單單錄音棚的收入,就占了他們公司一年收入的大半。
因為錄歌可不是租賃一下就算完事,還有編曲、和聲、伴奏,以及後續的製作、修音,和發布的推廣宣傳等等。
這一套下來,少則十來萬,多則上百萬。
當然,這個公司,就是這兩個實力歌手開的。
他們一個叫寧雪,一個叫馬力。
曾經他倆也有過輝煌,開過五萬人的演唱會,上過春晚,但這幾年出的歌都沒有打起什麼水花,名氣不斷降低。
倒是手下的練習生,有兩個在選秀節目中嶄露頭角,有了不低的人氣。
姬予進門的時候,看到門頭的招牌,已經換成了昆侖·亮聲,不由笑了笑。
倒不是薑豐年把這家公司收購了,在之前他就跟姬予說過,先不搞這麼大的攤子,一步步來。
但是,架不住寧雪和馬力的強烈要求。
原因就在於,他們看到了姬予這張專輯的含金量。
首首都是頂尖精品,曲曲都是爆款。
別說一張專輯了,如果能給自己一首……做夢都能笑醒。
而這位爺,竟然全都塞進一張專輯。
太暴殄天物了吧。
再加上姬予之前那兩首歌,妥妥的穩定、高質、高產。
於是,哪怕價格少點,甚至分期付款,他倆都要把公司並到昆侖旗下。
他們苦於沒有好歌,苦太久了。
“你要知道,再這麼持續下去,我們這家公司,還不如改名叫錄音工作室得了。”
既然有這樣的好事,而且價格確實不高,連這家錄音棚的價值都不如,薑豐年跟姬予一說,那還猶豫什麼。
收哇!
就這樣,亮聲前麵加了個昆侖。
來到公司,寧雪跟馬力,以及那個樂隊,看到姬予的眼神就跟放光似的,全都圍攏了過來。
“姬總你渴嗎?姬總你要不要先休息一下?熱不熱,要不要開空調?”
“不不不,你們太熱情了,一切從簡,從簡就好。”
姬予哭笑不得。
隨後的經曆,讓姬予見識到什麼叫熱情如火。
不僅錄音的過程中,那個叫做王朝樂隊的十分用心,而中間休息的時候,他們跟爭寵似的跑前跑後。
姬予當然明白,他們希望的是有一首好歌。
不過,現在他們都成了自己旗下的人,當然沒問題,給他們不過是左手換右手,而且他們掙錢,也是幫自己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