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助父建唐 第四章:籌措準備(2 / 3)

正憋得心中發慌,裴寂來與她們商議侍奉李淵一事。倆人聽了裴寂的計劃安排,又見李淵儀表堂堂,早是心如春水,洶湧澎湃。現見李淵大醉,便依照裴寂的吩咐,將李淵放倒在她們的床上,一左一右地相擁調情。李淵雖說酒醉,本能卻沒有喪失。剛到天命之年,好些天來公事又很繁忙,李淵時顧不上這男女之事,體內蓄積的男人之氣,也可以說是洶湧澎湃,那禁得住美女如此相擁調情?於是使出李家祖傳的禦馬本領,翻身而上,挺“搶”便“刺”,直“殺”得兩位美人心花怒放,喊天叫地。

“比起皇帝來,又將如何?”李淵得意地問道。

“爽,爽了十倍。”不太會說話的淑惠,半閉著眼,回答的幹幹脆脆。

李淵聽了,哈哈大笑,然後倒下,酣然入睡。

李淵一覺醒來,天已大亮,看到兩個美人正欣賞地望著自己,閉目一想,昨晚之事,曆曆在目,不由大驚。

“裴寂害我,裴寂害我也!”李淵一邊喊一邊趕忙穿衣著褲,走出美人臥房。隻見裴寂早在那兒迎著,不由大聲喝斥:“裴寂,你為何害我?”

“請留守息怒,裴寂此為,也是無可奈何。”

“這話怎講?”

“這幾天,我見留守悶悶不樂,隻好以此讓留守開開心。”

“開心,宿皇上之妃,你知道這是什麼罪麼?”

“沒什麼罪?”

“你還說,這明明是誅殺九族之大罪。”

“誰還能殺得了你。留守如此趁此起兵,皇上又能奈你如何?”

“你!”

“現今主上失德,天下風煙四起,隋朝的江山,搖搖欲墜。皇上偏又對你生疑,遲早欲置留守於死地。事情到了這般田地,留守即使再拘小節,也於事無補,到頭隻會害了天下,害了自己。留守假若舉義起兵,進可以結束天下之動亂,還太平給百姓;退可以成一番千秋偉業,替李氏家族增加榮譽。這樣利弊分明的事情,裴寂懇請留守不要再遲疑。”

李淵聽了,搖搖頭回到留守府,關起門來想了三天,招來李世民與裴寂,堅決地說:

“我意已決,決心立即起兵!”

第二節、控製部隊

31、

李淵決心起兵,派人從太原獄中,悄悄放出劉文靜。在晉陽宮中,與李世民、裴寂、唐儉、劉政會,還有長孫無忌、侯君集、長孫順德、劉弘基等一起,秘密商議起兵之事。李淵首先開口說:

“我雖為太原留守,手中握有重兵,但眼前都還是皇帝的軍隊,還不是我的謫係,倘若遇到風險,很難齊心對敵。因此,若要舉事,首先需要一支強大的謫係部隊。隻有這樣,才可以力敵四方強敵,最後奪取長安。現如今,由於順德、弘基,還有殷開山、段誌玄的努力,世民手上已有萬餘兵丁。可是,由於這些兵人數太少,訓練得還不夠,更主要的是都沒有實戰的經驗,因此力量還是太弱。當務之急:一是要加強新兵的訓練,二是要迅速擴充兵力。隻有這樣,才可以盡快地組建出一支較大的、戰鬥力又較強的屬於自己的軍隊。保我起兵之後,立於不敗之地。就這件事情,請諸位來,大家一起商議,誰有高見,還請言明。”

李淵說完,望著眾人。隻見裴寂站起來說:“此事還真得細細斟酌,如公開招募兵丁,務必引起留守身邊皇上親信的懷疑,過早暴露目標,惹出不必要麻煩;如不公開,又怎能募兵?”裴寂言罷,眼望劉政會。

“我有一計,不知是否可行?”劉政會對裴寂會意一笑,眼望李淵問。

“有何妙計,快說出來。”

“如今皇上,遠在千裏之外,我這裏就是遍插了反隋之旗,他也未必能知。之所以他能對我們事事清楚,是因為他的耳目眾多,我們如果來個突然襲擊,把他的這些耳目都……”

劉政會說到這兒,用手朝自己脖子上一抹,做了個殺人的動作。

“此事萬萬不可。”李淵說:“皇上非等閑之輩,他在我身邊安插的親信,肯定有明有暗,我們很難一網打盡。若對他們大開殺戮,縱然殺了九十九人,隻要有一人露網,便自行暴露無遺。”

“對,這事不可莽撞行事。”裴寂附合說:“還需再想良策。”

“我看能否這樣?”一直在旁細聽的劉文靜看著李淵說:“既然留守身旁內奸一時難於肅清,我們不妨將計就計。就以皇上的名義,假造詔令,進行征兵。那些內奸知是皇上詔令,必不生疑,就算有了疑慮,也隻能暗自向東都打探真情。待他們把情況弄明,我們這裏豈不是早已大功告成。”

“妙。”裴寂雖與劉文靜不太友好,但出於對李淵的耿耿忠心,禁不住拍手誇讚。

李世民聽到此言,也忍不住站起來說:“父親,我認為此法可行,隻要爭取到一定的時間,我們有了一支自己的強大軍隊,到那時候就是皇帝知道也無所謂。”

“好!”李淵點點頭,說:“劉縣令暫時還不要出頭露麵。這事,就請唐儉協助,你二人一人在明,一人在暗,由劉縣令具體安排辦理。”

第二天,唐儉拿了劉文靜偽造的詔書,稱要征發太原、汾陽、雁門等地20至50歲男子,去東征高麗。不出三日,便征得兩萬多兵丁,還弄得人心慌恐,皆罵隋煬帝太嗜殺戮,完全不顧百姓疾苦。

李淵見了,心中暗自歡喜,讓李世民等人,加緊訓練新兵。就在這時,長安傳來消息,平陽公主要與柴紹成婚,請他這個做父親的前去參加婚禮。

李淵的這個女婿柴紹,字嗣昌,是晉州臨汾人。柴紹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驃騎大將軍,封冠軍縣公;父親柴慎,為隋太子右內率,封钜鹿郡公。柴紹將門出身,自幼受過很好的訓練,不僅趫捷有勇力,更兼能抑強扶弱,在於少年時就很有名氣。竇氏生前一眼看中柴紹,與李淵商量之後,為女兒安排了這一樁婚事。李淵隻因一直忙於公務,差點將此事忘記。好在柴紹自己並沒有忘記,眼看先前的婚約日期已到,就派人來告訴李淵:他柴紹決定就在近日,待平陽滿了十三歲後,即刻完婚。愛女大婚,李淵自然非常想去。可是,如今麵臨這諸多的事情,李淵又怎麼能去?李淵思之再三,毫無辦法,又找到李世民,說:

“我的兒,你平陽妹的婚姻大事,父親本當親去。可眼下這裏實在脫身不得,所以還請你為父親代勞,去一趟長安。”

李世民與平陽妹及弟弟們情感頗深,從心裏想去長安,見一見小妹,見一見玄霸與元吉。隻是,妹妹的大婚,父親不去,世民心裏頗有些遺憾,於是有些為難地望著父親。李淵見了,知道世民的心,長長地歎了口氣,說:

“父親真的很想去,一次次錯過兒女的婚姻,甚至連你母親去世……唉!”

世民見父親眼眶發紅,就要流出淚來,便懂事地說:“父親,不要為這些事情傷心。孩兒謹遵父命,去長安為小妹完婚就是。”

李淵聽後,默默地點點頭。

32、

晉陽原來的守軍,為皇上的謫係,李淵雖為留守,卻並不能影響軍隊對皇上的中忠心。可是現在,由於劉文靜的偽詔征兵計,不但征得二萬多兵丁,激怒了百姓,還使軍隊怨言四起。這日,王威巡查部隊,竟發現有人公開詛罵皇上,於是讓人綁了,帶到留守帳前。

李淵認真地打量那被綁的軍官。對王威說:“你有事先去忙罷,待我問明情況,定然嚴加懲處。”

王威聽了,遲疑一會,隻好離去。王威一走,李淵讓人為那軍官鬆綁,歎息一聲說:

“你去罷,我能理解你們的心情,隻是今後言行要注意,更不可讓王威他們知道你無事而歸。”

軍官跪下,感激地望著李淵,就在這時候,有人來報:

馬邑郡丞李靖求見。

李淵聽了,朝軍官揮揮手,心想:

“李靖不在馬邑,卻為何突然來此,未必又是突厥來襲?”

正想著,李靖進來,衣衫襤褸,汙泥帶水,李淵見了,大吃一驚,問道:

“郡丞為何如此?”

李靖見問,歎一口氣,將馬邑發生的亂事,一一說給李淵得知。

原來,校尉劉武周一次去太守府請命,竟然看上了王仁恭的一個侍婢,當時倆人就眉來眼去的。就這麼,倆人通奸多次,終於露出了蛛絲馬跡。劉武周擔心王仁恭嚴懲,決定先下手為強,造反起事。他親率幾十兵勇,闖入太守府,親手殺死了王仁恭,然後舉旗起義,自稱天子,國號定陽。

李淵聽了,轉驚為喜,卻是隻能憋在心裏,因為他知道,李靖絕對是忠於隋煬帝的。他捋捋胡須,強作鎮定,稍一思索,計上心來:“李大人一路勞累,快去休息。”李淵對李靖說:“馬邑之事,待我來處理。”

“如果現在發兵,我可以去馬邑作內應。”李靖提議說。

“知道了,待我先行商議。如需要李大人,馬上派人來請你。”

李淵說畢,客氣地望著李靖,見他還要開口,馬上用手勢製止,然後吩咐侍從,說:“快,帶李大人去休息。”

李靖深諳軍事,本來還有許多建議要說,李淵如此,他隻好遵命。跟在侍從後麵,去驛館休息。

李靖走後,李淵即刻令人召來裴寂、劉文靜等商議。介紹完馬邑的情況之後,李淵頗為得意地說:

“我認為,這是天賜良機。劉武周有多少勢力?還剛起事,就稱王稱帝,乃十足小人,不足懼。而我們,正可以借討伐劉武周為名,大張旗鼓地招募各路部隊,進一步擴大實力。”

裴寂、劉文靜等人聽了,高興萬分,一致認為李淵分析得很準,這確實是進一步擴大實力的天賜良機。李淵聽了大家的意見,說:

“既然如此,大家再好好商議一下,拿出一個第二次大募兵的具體方略。我的意思是:這一次,我們不僅招募新兵,更主要的是招募鄰近各處的小部隊。”

結果,一切按照李淵的意見有條不紊地進行。不到幾天,已有數萬人,加入李淵直接控製的軍隊。李淵喜不勝喜,在晉陽宮中,與裴寂飲酒暢談,不覺又是夕陽下山之時。裴寂見李淵高興,瞅著他說:“是不是再喚淑珍、淑惠兩位美女前來,供留守一樂。”

李淵聽了,眯細了眼睛,正要開口,隻見唐儉匆匆趕來,見了李淵說:

“留守,高君雅已回,他要見你。”

“他是一人回來,還是……”

“就他一人,我看他神情輕鬆,估計是給留守帶來了好消息。”

“不管怎樣,我得去見見。”李淵說完,站起身來。

“這個高副留守,真讓人掃興,隻可惜……”裴寂笑嘻嘻地說。

“來日方長,我去也。”李淵豪放地一笑,衝著裴寂點點頭,與唐儉快步出了晉陽宮,上了候在外麵的驕子,很快來到留守府。

高君雅與王威早候在府前,見了李淵,忙迎上去,滿臉得意地說:

“托留守洪福,事情都辦好了。”

“都辦好了?”李淵故作驚喜地點點頭,說:“感謝你,請進府中說話。”

四人進到府裏坐下,高君雅開口說:“蒙皇上恩典,不追究我馬邑戰敗之罪,當然也不追究留守用人之責,還赫免了王仁恭的死罪,讓他戴罪立功。”

“感謝皇上寬大為懷,皇恩浩蕩啊!”李淵故作感慨地說著,裝腔作勢地歎了口氣:“隻可惜,王仁恭已做了刀下冤鬼,死在他的一個校衛手上了!”

“這真是我大隋的損失,也是王仁恭的不幸。”高君雅說。

“怎麼,你都知道了?”李淵看一眼王威,故作吃驚地問。

“知道了,王副留守說與我聽了。這隻怪仁恭命薄,無福享受皇上的恩典;也怪他……唉,怎麼就讓一個部下與自己的婢女通奸?”

“是啊,他無福,他也有些自作自受。”李淵說:“我有福能享受皇上的恩典,還真要感謝君雅的仗義執言,為我開脫罪責。我要為君雅接風,以示感謝之意。”說到這裏,李淵大喊一聲:“來人,備上酒菜。”

高君雅聽了,對王威得意地一笑。席間,李淵對高君雅與王威說:“如今劉周武叛逆,而且稱了皇帝,來勢洶洶,大有取大隋江山而代之的意思。我們不可不防啊。”

“量他一個小小軍官,就那麼一座小郡,還能翻得了天地,真是自不量力。”王威氣憤地說。

“話雖如此,隻是如今叛逆太多,又增加他這一支,討伐起來,還真不容易。我們身為國家重臣,可不能有半點閃失。真要有閃失的話,怎麼對得住皇帝?”

“是啊,是這樣,若有閃失,怎麼對得住皇帝?”高君雅附合著,不敢再擅自拿主意。

“我本來想派兵去馬邑,剿滅劉武周的軍隊,可又聽說他投降了突厥。劉武周有突厥撐腰,目前太原又兵少將缺,馬邑也不是輕易就能拿下的。我想招募一些軍隊,又恐皇上怪罪。因此請教二位,如何處理這件事情?”

“不知留守有何顧慮?”高君雅問。

“兩位都知道:朝庭用兵,動止皆稟節度。如今馬邑叛亂,事發突然,近在數百裏。現在皇上離此千裏之外,更難的是,沿途道險,處處反賊。這重情況下,請命實為難事!”

高君雅聽了,說:“留守是皇上親戚,又是忠臣。如今對付叛賊,應該可以自己作主,待剿滅叛賊,再回稟皇上。”

李淵聽了,暗自高興,說道:“當務之急,一是還要大力集兵,二是要調整軍隊的部署,以利剿滅叛賊。”

“一切聽憑留守作主。”高君雅、王威同時說。

李淵聞言,笑在心裏。

33、

李淵待高君雅、王威離去,悠悠然乘驕去了晉陽宮,此時李世民已從長安回來,與劉文靜、裴寂、長孫順德、殷開山等人候著。

“事如人願矣。”李淵說,抑製不住心裏的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