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助父建唐 第六章:入主長安(3 / 3)

李淵此時神情肅然,還是如昔日晉見皇上一般,恭恭敬敬地移步上前,與代王施禮。

李世民忍不住在後麵問到:“如何處置他們?”

李淵回頭,瞪了李世民一眼,轉過頭來,依然恭恭敬敬地說:“請代王暫時移駕大興殿。”

昔日威風凜凜地代王,看一眼李淵,垂下頭來,往大興殿走去。一大群王妃、太監一個個垂頭喪氣地跟在他身後。

四天過去,在裴寂的操勞下,一切準備就緒。李淵下令舉行新皇登基儀式。他向天下宣布:

立代王楊侑為帝!遙尊遠在江都的隋煬帝為太上皇!

一切都在李淵的安排下進行,作為大隋皇帝的楊侑,要想保住眼前的性命,就隻能象個奴仆一樣,對李淵惟命是從。李淵的屬下許多不明白這一點,紛紛上書請求李淵自己來做皇帝。李淵看了這些折子,心中暗自好笑。

如今,就隋朝的勢力而言,南麵還有揚州的隋煬帝,北麵還有洛陽的王世充。就各路的義軍而言:李密如果被王世充擊潰,也還有薛舉、劉武周、竇建德等,他們哪一路,現在都可以與李淵抗衡的,如果此時就做了皇帝,此不是自己找事站到靶心,去讓眾人射擊?李淵想到這裏,搖搖頭,把折子扔在一邊,還是按照原來自己想好了的事情,有條不紊地進行。他首先宣布,廢除以前的一切苛法暴令,然後重新與民約法十二條。這一舉動,深得關中地主紳士的支持和擁護。李淵的聲譽,立刻在關中排到了第一位。在盛譽之下,李淵由長樂宮入主大興殿,使楊侑任他為大丞相,晉封唐王,以武德殿為丞相府。同時封他李家的後代李建成為唐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秦公,李元吉為齊公。最後讓楊侑下詔:

“軍國機務,事無大小,文武設官,位無貴賤,憲章罰賞,鹹歸相府。”並詔“唐王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加前後羽葆鼓吹。”

至此,長安隋朝的軍政大權,全數歸了李淵,皇帝就隻剩了“郊祀天地”,與鬼神打交道的份了。

李世民在一旁看著,心裏暗暗佩服父親手段高明。

53、

世民心中敬服父親,常往大興殿與李淵深談,討教有關軍事政務。此時,李淵雖說還沒有做皇帝,早儼然以皇帝的身份來考慮天下的事情。他雄心勃勃,對於政事,有許多想法。身邊雖有裴寂、唐劍等一班親信,但許多想法,與兒子談起來,更可以盡興。這日談起用人的事,李淵感慨頗多,對李世民說:

“隋末無道,上下互相蒙蔽,皇上驕橫,臣下諂媚奸佞之徒不斷。皇上不知道改正自己的錯誤,臣子不為國盡忠,最終使國家危難,自己也隻能在死亡線上掙紮。我現在要撥亂反正,誌在安邦定國。如今平定亂世,非有武將不可;今後守成治國,就要靠文臣。隻有使文臣各盡其才,國家才能穩定發展。”

李世民聽了,連連點頭,說:“父皇所思,勝於古代聖君,待我們平定天下之後,定可開創一代偉業。”

李淵聽了,非常高興,進一步深談自己治國的想法,說:“要治理好一個國家,不僅要選好人才,用好人才,還要為君者自己處處帶頭,嚴於律己,節儉奉公。上行下效,才可以使人才不致腐化。隋末就因為奢侈浪費,喜好奇珍異寶,致使臣下紛紛進獻,結果鬧得民怨沸騰,國破家亡。從現在開始,我現在要禁止進獻珍奇之物,以免玩物喪誌。”

李世民端坐於李淵右側,眼都不眨一下,聆聽父皇的治國之道。李淵見兒子聽得認真,逾發談興大起,講完用人,又講愛民。

“為君之道,要能長久,最重要的是要得到人民的擁戴。”李淵說:“隋帝之所以國家已毀,人也將亡,並不是我李淵推翻他的,完全是他自己推翻自己。他把人民作為畜牲一樣驅使,搞得天下人怒恨,這才紛紛起來造反。我今後做了皇帝,一定要尊民、愛民,要讓人人有田種,人人有飯吃。如今,裴寂正按我的意思,擬定‘均田製’和‘租傭調製’。我要給丁男和十八歲以上中男每人授田一頃,給六十歲以上老男、篤疾、廢疾的人授口分田四十畝,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畝。對於貴族田地,要有限製。從親王到公侯伯子男,授田數從一百頃降到五頃。在職的官員,從一品到八九品,授田數從三十頃到二頃。此外,各級的官員還有職分田,用地租補充,作為俸祿的一部分……”

李淵興致勃勃地談著,李世民認認真真地聽著,不時表現出由衷地讚賞。父子倆一談便去了幾個鍾頭,竟都沒有半點倦意。就在這時候,侍從來報:

“抓到了李靖。”

早在太原時,李靖斷定李淵要謀反後,連夜出了太原,想去揚州麵見聖上。結果,真如李世民所料,兵荒馬亂中,李靖到了長安就再也不能向前。長安被李淵團團圍住,後來又破了城,李靖料定李淵捉住他不會放過,東躲西藏幾月,硬著頭皮想混出城去,不料給衛兵逮了個正著。原來,李淵一直“掛念”李靖,早就讓人畫了他的頭像,令守城衛兵嚴加尋查。

李靖被五花大綁,推到李淵腳下。李淵正與兒子討論治國之道,心裏高興,也不想羞辱李靖,微笑著看了他一眼,然後揮揮手說:

“拖出去,斬了。”

李靖出生於官宦之家,不僅人長得儀表魁偉,更具文武才略,又頗有進取之心,一直懷才不遇,終為隋朝一小史。如今正值壯年之時,一腔熱血,壯誌未酬,卻要被斬,他怎麼也不甘心。在武士拖他出殿外時,李靖突然大聲疾呼:“唐公起兵,本來就是為天下清除暴亂,想成就一番大事,怎麼可以因為私怨而斬殺賢士呢?!”

對於李靖,李淵父子都早有耳聞,知他是個能人。隻因李靖要去告秘,要置他們於死地,這才有了斬殺之心。如今聽李靖一番呼喚,李世民敬重他的才識和膽氣,忍不住對父親說:

“此人留下為我所用,定能建功立業。”

“隻是他的所為,實在可恨。”李淵歎一口氣說。

“當初是各為其主,也足見他是個忠臣,父王……”

“好吧,就饒了他一命,留在你秦公府聽用吧。”

李世民一聽,忙高聲喊道:

“刀下留人!”

此時的李淵,已收攬了朝廷中的許多元老,如蕭瑀、陳叔達等,對於李靖,由於原來的那點反感,他不願留在身邊。於是,李淵將李靖交給世民,讓他召入幕府,充做三衛。

54、

隋煬帝自從雁門解圍之後,在宇文述的建議下來到揚州。隻因各地起義不斷,叛亂不斷,而揚州又十分溫暖安適,隋煬帝心存留戀,一直不肯回長安。可是,他的被稱為“驍果”的隨從禁衛卻都是關中人,有些受不了這長年遠離家鄉的孤苦的生活了。

按皇權的規矩:天下乃皇帝之天下,天下萬物歸皇帝所有。天下的女人,皇帝都可以享用。如此一來,隋煬帝無論是在長安還是在揚州,都能過著一樣的生活。享盡揚州之美味佳肴,享用揚州之絕世美女。可是,跟隋煬帝久駐揚州的隨從禁衛,卻要受到與家人、親友長期相離的痛苦。日複一日,這痛苦漸漸變成了不滿。隨著時間的拉長,這不滿又變成了憤怒。

隨從禁衛們的不滿與憤怒,都被他們的統領武賁郎將司馬德戡看得清清楚楚。比之一般的隨從禁軍而言,他的生活要優裕的多。因此,司馬德戡開始試圖用勸說的辦法,來平息衛兵們的憤怒。隨著衛兵們不滿的情緒日益高漲,他終於沒有辦法來平息。就在這時候,傳來李淵攻占長安的消息。這對於這些煬帝身邊的隨從禁衛來說,不諦是一聲炸雷。一個無情的聲音在宣布:從此,他們將永遠回不了家!

隨從們怒吼了,禁衛們拔出了自己的劍。他們都認為,這一切,都是煬帝造成的。眼看一場兵亂就要發生,司馬德戡在萬般無奈之下,與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說:

“禁衛們思鄉心切,早先皇上又不肯班師回京。現如今,長安為李淵所占,班師回京無望,禁衛們已生反心。而今我們如再沒有作為,必然受害於他們。”

於文化及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父親於文述兵敗高麗,他曾受牽連被眨為遮民有一年多,父親臨死前求告隋煬帝,這才又官複原職。對此,他一直耿耿於懷。如今聞聽禁衛們已有反心,不由暗自高興,表麵卻故作憂慮地說:

“這事,對我們太過凶險。禁衛們可以殺了我們,皇上也可以殺了我們。”

“這如何是好?”司馬德戡問道。

“依我之見,事到如今,隻有按你所言,我們隻可以因事利導,順了禁衛們的意思……”

於文化及如此、如此,對司馬德戡耳語一番,司馬德戡連連點頭稱是。

於文化及嘿嘿一笑,吩咐司馬德戡集合隨從禁衛。憤怒已極的隨從禁衛,很快來到東都的演兵場。於文化及立在高台上,對著他們大聲地問道:

“煬帝苦我等久矣,而今我欲反之,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這一問既出,下麵一片歡呼。在“反了,反了!”的呼聲中,大家一致擁立於文化及做總督。於文化及哈哈大笑,拔出長劍,大聲喝道:

“既然如此,從今往後,你們都要對我唯命是從,有違命者,定斬不赦!”

隨從禁衛們聽了,紛紛在他麵前跪下,大聲發誓說:“我等唯總督之命是從,萬死不辭!”

“好!”於文化及大叫一聲,劍指煬帝內宮,喊道:“我等先殺了煬帝,爾後再殺回長安去!”

隨著於文化及的聲音落地,兩萬多名隨從禁衛,如洶湧的浪滔,向煬帝的內宮湧去。煬帝忽然見到他的隨從衛兵們一改往日之奴相,一個個仇敵般地舉劍朝他走來,立刻想到了十八年前,他手握長劍,帶著一幫如狼似虎的親信,去殺他父親楊堅的情景。記得當年的父親,對他和他的親信,並無半點懼色,有的隻是憤怒。現如今,麵對手握長劍的宇文化及和如狼似虎的隨從衛兵,煬帝連憤怒也沒有了。他非常平和地望著這些往日裏對他極盡奴顏婢膝的人,臉上帶著微微的笑意。皇上從前的衛兵們,並不知道他為什麼會笑,也不願意去理會這事,紛紛衝上前來,朝著這微笑的皇上,劈頭蓋腦地一陣狂砍。

傾刻之間,皇上沒了,隻剩下一堆血醒的碎骨爛肉。宇文化及大功告成,也學李淵,立隋煬帝三弟秦孝王俊的兒子楊浩為帝,自己做起大丞相來。

消息傳到長安,李淵聽了大喜。一番準備之後,令楊侑給自己晉位相國,加九錫,賜殊物,加殊禮,改丞相府為相國府。李淵已經做了實際上的皇帝,楊侑這個表麵的皇帝隻不過是擺設。李淵盡情地戲虐和蔑視皇權,做了實際上的皇帝。這一切,當然憑的是實力。皇帝是實力對奕的產物,是人的動物性的反映。就如同獅群中的頭獅,隻因為它是獅群中最有力氣的。當另一頭更有力氣超過它的獅子出現時,它隻能去死!自有皇帝產生以來,人類社會就是這麼無情!現如今,至少在長安,李淵成了最有力氣的那頭獅子。或許因為他是人,並不忙著趕跑皇帝,或是讓皇帝去死,隻是將他當作一個擺設,以此來炫耀自己的仁慈和忠誠。

一切美德的產生,都是自我克製的結果,這其中還包括了利害得失的權衡。李淵是一個真正的君主,也是一個深謀遠慮的人。他最懂得什麼時候需要克製,什麼時候可以讓自己活得瀟灑一些。如今太上皇都被他的屬下殺了,這皇帝已成了無源之流。供著這無源的溪流,已經失去了意義。更主要的是,這時的李淵已經積蓄了充足的力氣,完全可以與天下所有的力量,來一番圍剿式的戰爭。通過一月的思考,李淵終於想清了這一切。

在眾臣的再三肯請下,從大興城搬進太極殿,即了皇帝位。李淵建立唐朝,改年號為武德,定都長安。立世子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這一天,儀式隆重莊嚴,從午時開始直到天快黑時才告結束。

這年,正是大業十三年,公元618年5月28日,隋煬帝奪得父親楊堅皇位的第十三個年頭。這一年,李淵52歲,李世民還隻19歲,開始了武德元年。

盡管站了整整一個下午,李世民從前殿回到承乾宮裏,心裏還一直處在興奮之中,久久不能平息。李世民正在大廳裏來回走動著,突然聽到一聲聲嬰兒響亮地啼哭,他立刻反應過來,三步並作兩步衝進內室。長孫氏倦怠地躺在床上,她的貼身丫鬟嬋媛,手裏正抱著一個肥嘟嘟的嬰兒。李世民見了,狂喜地奔上前去。

長孫氏已經疲倦至極,連喚他一聲的力氣都沒有,隻是強作笑容地迎接他。

“生了?”他撲到長孫氏跟前,愛憐地撫了撫她零亂的鬢發,然後從她身旁抱起兒子。

“他真有福氣,今兒父親登基,你就出生了。生在這承乾宮裏。承乾,李承乾,就給他取這個名子。你說好不好!”他欣喜地望著長孫氏,等著她的回答。長孫氏努力地睜開美麗地雙眼,微笑著點了點頭。

“承乾,承乾!”李世民呼喚著兒子,看著,親著,不停地來回走動著。

“我的父親,你的祖父,今天做了皇帝,你知道嗎?”李世民大聲地問兒子:“告訴你,今天是你祖父登基的日子,今天是武德元年,五月二十八日。”說罷,哈哈哈地大笑起來。笑聲剛落,他聽見了外麵的喧鬧聲。

“外麵,怎麼回事?”他問。

“是參軍大人他們,許多人,都來了。”丫鬟嬋媛回答。

李世民放下兒子,走到床前,親了親長孫氏的臉頰,說:

“你好好休息,我去招呼他們。”

長孫氏點點頭。

李世民走出臥房,但見房玄齡、杜如晦、柴紹、長孫無忌,還有侯君集、劉弘基等一排兒站著,待李世民走到跟前,便齊聲說:

“恭賀秦王,恭賀秦王喜得貴子。”

李世民見了,盯著房玄齡笑著說:“一定是你教的。”

“秦王這回可是冤枉我了,秦王雙喜臨門,我等自當前來恭賀,還用誰來教誰。”房玄齡說。

“雙喜臨門,封了秦王,又喜得貴子,還真是這樣。”李世民說:“可是,在我看來,這雙喜,還不及另一喜。”

“秦王還有何喜?”房玄齡吃驚地問。

“我有了你們這班兄弟,這才是最大的喜。”李世民說罷,動情地哈哈大笑。

眾人盡皆動情,都跟著大笑起來。一時間,秦王府中,笑聲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