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突通對李世民說:“元帥,看來隻有殺出重圍了。請元帥緊隨我身後,我護了元帥殺出去!”
李世民聽了,一笑說:“擒賊先擒王,我們先射殺了那個軍頭,突圍也就容易了。”
屈突通點點頭,從容不迫地在身後取下長弓,又從箭筒抽出一支長翎雕花箭來,對準那穿了紅凱甲的軍頭,彎弓搭箭,正要射出。隻見那軍頭突然閃開,他的身後,又衝出三個穿了紅凱甲的軍頭來。
沒想到這次來偷襲的敵人竟這麼多,久經血戰從不眨眼的屈突通,額上也冒出了一層冷汗。
第二節、鼠穀敗敵
67、
就在屈突通大驚時,隻聽得耳邊嗖嗖嗖三聲響,前麵的三個軍頭一一已應聲倒下。興奮之中,屈突通也放出一箭,射倒最先出現的那個軍頭。停下手來,誇李世民說:
“元帥實得皇上真傳,神箭也。”
原來李淵在隋朝時便有神箭之稱。李世民的母親竇氏,曾深為其父母竇毅和裴陽公主所看重,認為“此女才貌絕倫,不可妄以許人,當為求賢夫。”結果通過一場極嚴格的“比武招親”,選擇了李淵為“乘龍快婿”。李淵當時不僅武藝高強,更以神箭遙遙領先於群英。在當時,此事以為佳話廣泛流傳。作為隋朝大臣,屈突通對此事自然非常清楚,隻是做夢也沒想到,李世民的箭技,竟絲毫也不遜於其父李淵,不由得對李世民又多了幾分敬佩。
倆人箭無虛發地傾刻間射倒四個軍頭,其餘騎兵見了,個個駭然,再不敢向前半步。李世民與屈突通趁敵人驚駭時,揚鞭策馬,飛馳回營。經過這一驚險,李世民更加堅定了堅壁不戰的決心。一麵強令將士不可迎戰,一麵將情況詳報李淵得知。
李淵知道宋金剛厲害,為從旁協助李世民大敗宋金剛,又派出永安王李孝基、陝州總管於筠、工部尚書獨孤懷恩、內史侍郎唐劍等進攻夏縣,以此牽製宋金剛。果然,宋金剛得知唐兵圍攻夏縣,即派最得力的騎兵驍將尉遲敬德與尋相前往增援。
尉遲敬德本名尉遲恭,字敬德,朔州鄯陽人,麵如黑炭,以武勇著稱,且又長於計謀。劉武周敬其勇猛,收羅為帳前偏將。領宋金剛之命後,尉遲敬德一麵與尋相率兵急行,一麵派快騎飛報夏縣,讓他們配合夾擊唐軍。
兩軍相遇於城外。尉遲敬德也不說話,一夾座騎踏雪烏騅馬,手舞雌雄雙鞭,,一馬當先,衝向唐軍。所到之處,血飛肉濺。尋相率了眾軍士,緊隨尉遲敬德身後,一路掩殺過去。城內的守將呂崇茂見了,大開城門,傾城衝殺出來。兩軍激戰,隻見刀光劍影,血飛肉濺,喊殺聲四起。漸漸地,唐軍抵擋不住,又無法逃命,隻好紛紛投降。李孝基、獨孤懷恩、於筠、唐儉等一幹大將,怎敵得住尉遲敬德的雌雄雙鞭,沒有一個人抵得住這黑麵神三下,就被打下馬來。餓狼似的士兵趕緊衝出來,象撿死魚一樣,把他們一個個都給五花大綁了,送進城裏去。先後被俘。
唐軍大敗的消息傳到柏壁,李世民聞後即召來杜如晦、李靖、劉文靜等人商議對策。眾人多是指責李孝基等無能,卻終無一良策獻出,李世民沉呤一會,突然說道:
“尉遲敬德剛剛勝利,正在返回途中,我若率輕騎前往途中襲擊,一定可以大敗敵軍。”
屈突通聽了說:“如此甚好。這一帶我熟悉,途中有一美良川,地勢險要,正好伏擊。”
李世民眼睛一亮,走到作戰圖前。屈突通隨即指出美良川所在,李世民細細看了,兩山峽一葫蘆般的小川,確實是個設伏的好地方,不由大笑說:
“天助我也!劉文靜、屈突通你等守衛柏壁,殷開山、秦叔寶隨我前去伏擊敵軍。”言罷即刻率領精兵一萬,撲向美良川。
尉遲敬德押了俘虜得勝而歸,他做夢也沒想到,李世民正在美良川等著他們。一陣惡戰,尉遲敬德大敗,丟了戰俘與二千餘屍體,逃回澮州。李世民也不去追趕,救下李孝基等,速回柏壁。眾將見李世民凱旋歸來,紛紛前來慶賀,在營中擺了酒席,為李世民慶功。席間,侯君集大例例地說:“都說宋金剛勇猛無比,遇上元帥也成了小鳥,不過如此,應該與他們擺開戰場,大戰一回。”
劉文靜聽了,也附合說:“勇猛無比,主要看他與誰比,如今一比就敗。我看是可以與他們大戰一場了,要不然長期縮在營中,聽敵人叫罵,肚中實在憋氣!”
“就是,要說勇猛無比,還是我們唐軍。趁早與他們一決雌雄,也好回長安去過冬天。”殷開山也插進來說。一時,言戰之聲四起。大家都想去與宋金剛一戰,以解月餘來的窩囊氣。李世民聽了,沉思良久,開口說:
“宋金剛率劉武周精兵猛將,懸軍深入,都聚集在這裏。他們現在,軍中早無糧草,全靠搶劫周圍的百姓,免強度日。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等浩州運來糧食。如今,他們就象饑餓的困獸,隻想盡早與我們一搏。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更要避開他們的銳氣,挫掉他們的鋒藝。等到他們的糧食完全盡了時,又會聽到一個更壞的消息。”說到這兒,李世民停了話語,微微一笑。
“是啊,劉弘基已去浩州,再過幾日,就可截斷宋金剛的糧道。到時候,連唯一的希望也滅了時……”殷開山說到這兒,敬服地望著李世民。
“侯君集,你說說看,待到宋金剛唯一的希望也滅了時,他的部隊,該是怎樣一種狀況?”
“亂,亂,大亂!”
“對!一日無糧千裏散。宋金剛的軍隊再凶猛,沒了糧食,如何與本王作戰?”李世民自豪地說:“因此,本王命令:堅閉不戰!有敢言出戰者,斬!”
聽罷李世民的一番話,無人再言出戰,大家一意守衛柏壁,“堅閉不戰”,與宋金剛對峙。
68、
蕭瑟蒼茫的北方的早春,斑駁的冬雪,還殘留在山野;雜樹叢生的山林,全不見候鳥的蹤跡;初春的風,涼意依舊。可是,雪在化,冰在消,新綠在枯黃中掙紮欲出,萬物都在複蘇,顯露出勃勃的生機。嚴冬已然過去,春令已經到來。
在柏壁,李世民與宋金剛整整對峙了三個多月。靠了與當地百姓的良好關係,花去許多從長安運來的白銀,李世民的軍隊,衣食無憂,一個個養得壯壯實實的。而宋金剛的部隊,則在饑寒交迫中熬過凜冽的嚴冬,已如瘦崔上的枯草,煙煙一息了。更可怕的是,他們的糧食,已被劉弘基全部燒光。劉武周就是派出再多的部隊押送,也運不來一粒糧食。消息傳出,宋金剛往日裏如虎似狼的士兵一個個哀聲歎氣,如喪家之犬一般急得隻想逃命。
在雙方對壘其間,劉武周曾多次大發雷廷。宋金也曾竭盡全力進攻,可是每次都隻能拋屍而歸。柏壁有險可憑,更有李世民鋼鐵般的軍隊。一個冬天,宋金剛不知進攻了多少回,換來的隻是自己重大的損失,絲毫也傷不了秦王李世民的唐軍。因為糧草告緊,劉武周也曾辦法想盡。他曾派兵進攻潞州,一度攻陷了唐皇朝的領地長子、壺關。可是,在潞州一役,又為唐將王行敏擊敗。急壞了的劉武周再去進攻浩州,卻被唐皇朝行軍總管張倫擊敗。終於,劉武周無計可施,宋金剛的糧草已盡,隻好在早春的冷風中,帶著一群餓得隻想逃命的士兵向北撤退。
李世民象天上高旋的雄鷹,雖說是堅守,卻一刻也不曾放棄對宋金剛部隊的監視。他年輕膽大,常常僅帶幾個貼身衛士,策馬於宋金剛的軍營周圍。宋金剛剛開始拆營帳,李世民已召集所有的大將軍來安排有關追擊戰事。征戰之事,往往就是如此,關鍵是最初的思路要對,然後堅持下來,就會勝利。
李世民的大帳中,戰將雲集,眾人議論紛紛。一直在談笑風生的秦王,一直非常認真地聽著,每個人關於追擊戰的種種建議,哪怕是一句話,甚至是一個字,他也不會放過。他一麵聽,一麵憑了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進行分析,有疑問時,他就會很客氣地問上一句兩句。待到大家都說得差不多時,李世民一拂披風,霍然而起。他鷹樣的雙眼巡視眾將,大帳中頓時鴉雀無聲。李世民突然哈哈大笑,聲音如洪,翻滾在大帳之中,良久還能聽到回音。李世民笑畢大聲說:
“諸位將軍,難為你們在冷風裏窩了一冬。現在,反擊的時機已經成熟,各位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我命令你們,各自率領自己的部隊,立即北上,打敗宋金剛!”
眾將聽了,一時嘩然,個個摩拳擦掌,喜笑顏開。“打敗宋金剛”的呼聲,一時響澈軍營。李世民興奮地再次大聲說道:
“此次出擊,隻能前進,不能後退,無論遇上怎樣的強敵,後退者皆斬!”
眾將聽後,又一次嘩然,皆曰:“我等絕不後退!”
第二天一早,太陽還剛剛升起。在紅日的映照下,李世民命令大軍,傾巢前往擊殺宋金剛的部隊。整整一個晝夜,李世民率精銳先鋒飛奔二百餘裏,途中與宋金剛的後衛大戰十餘次。到達高壁時,李世民一身是血,卻並無半點倦意,緩行不久,又要飛奔。屈突通見了,一把拉住李世民的戰馬,哭著說:
“元帥追擊敵人,已經追了幾百裏,沿途又打了這麼多仗,應該休息一下了。更何況,前麵很可能就是敵人的主力部隊,現在元帥身邊不過幾千人,不宜身犯險境。還是在這裏休息一下,待我們大部隊到來,再向前追擊。”
李世民聽了回答說:“如今宋金剛身處絕路,無計可施狼狽逃跑。他的將軍士兵,都一心隻想著逃命,就是見了我唐軍一個人,也會嚇得叭在地上。如此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的軍隊,人數再多,哪裏還有戰鬥力。這對我們來說,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哪裏能因為身體疲倦就放棄。至於危險,就算有一些,我為大唐王朝的大元帥,為了蕩平四海,早將生死置於度外,哪裏又能懼險而止行呢?”
言罷,李世民揚鞭策馬,乘勝追擊。將士們見自己的統帥如此,一個個都勇氣倍增,呼喊著爭相而上。屈突通一夾他的戰馬,猛追上去。
在早春的暖陽裏,李世民率領他疲憊不堪卻鬥誌昂揚的部隊,一直追擊到雀鼠穀,終於追上了宋金剛。
這雀鼠穀,是一個由南而北的山穀,它南麵入口寬大,北麵出口狹小。宋金剛率二萬餘眾進了雀鼠穀,打量兩側高危的山崖,正在擔心李世民的追兵趕來,忽聽後麵殺聲震天。宋金剛不愧為沙場老將,立即勒馬回頭,大聲喝道:
“敵人現在就追來,必是先鋒,人數甚少,大家不要懼怕。”
宋金剛果然料事如神,話也說得句句在理,可一群饑餓已極,隻想逃命的士兵,對他的話卻充耳不聞,隻敗浪般往北湧去。
“前麵出口狹小,我們後退無路。隻有打退他們,我們才有生路,想活命的,跟我衝,殺死這些唐軍!”
宋金剛不甘心,他想用自己的行動,來喚起他的士兵心中的激情。他大聲喊完之後,高舉鋼刀,策馬向李世民的軍隊衝去。
69、
李世民見宋金剛回馬來戰,心中暗暗誇道:“好一員猛將!”誇罷,舉劍長嘯:“衝啊!”短短的兩個字,如巨雷轟鳴,震蕩在雀鼠穀中。
平日裏人跡罕見的雀鼠穀,此時突然擁進幾萬人馬,隻驚得雀飛鼠竄,一時間烏雲翻滾,殺氣逼人。宋金剛勇猛強悍,決心與李世民拚一個你死我活。奈何他的軍隊,受了一冬的饑寒,此時體力大減,原本的那份自信,此時也傷失大半。雖然有一些隨了他的喊叫回過頭來,卻象遇到了猛虎的餓狼,隻是呲牙裂嘴,終是不敢衝鋒向前。
李世民的部下,卻不是這樣。李世民喊聲出口,躍馬向前,直奔宋金剛。他身旁的大將,侯君集、屈突通等,象賽跑一樣,一邊齊聲跟著高喊“衝啊!”,一邊策馬緊追向前。哪些本來疲憊不堪的士兵們,見將帥如此,一個個精神大振,殺意頓生,舉起長茅大刀,發狂似地跟著衝啊,殺啊地大喊,往前衝殺。一時間,僅幾千人的唐軍,如洶湧的烏雲,向宋金剛這隻領頭的孤燕壓來。
征戰一生,從不怯陣的宋金剛見了,大吃一驚,回頭喊了聲“撤”!再不敢交戰。拉回馬頭,向雀鼠穀北麵的出口逃去。李世民見了,心中大喜。再次長嘯一聲:“衝啊!”揚鞭策馬,緊追上去。唐軍見敵人潰逃,精神更是大振,爭先恐後,往前追殺敗敵。
北麵的穀口,狹長細小。宋金剛的三萬之眾,為了逃命,自相殘踏,死傷不少。李世民一馬當先,衝向敵人,如屠豬宰羊一般,一陣猛砍濫殺。侯君集等一幹大將及士兵們,也毫不示弱,揮刀舞槍,對著隻顧了逃命的敵人,殺得歡暢。一時間,隻聽見哀嚎遍穀,血飛肉濺,驚得連沒來得及逃走的老鼠,也發呆地站著不敢再動,睜大了細圓的眼睛觀戰。多虧了宋金剛的馬快,領著不到一半人,逃出了雀鼠穀,直奔介休。
李世民率領部隊,一路跟蹤追殺,到據介休三十裏的張家堡時,李世民還要上前,侯君集攔住他說:
“如今宋金剛進了介休,一定會在那裏堅守,我們不如在張家堡整休一天,待大部隊來後,再攻介休。”
李世民看看疲憊不堪的眾將,又看看累得快要倒下的士兵,這才點頭答應。帶著這群疲憊不堪的隊伍,緩緩地來到張家堡。
張家堡早為唐軍占領,為防宋金剛襲占,李淵派了浩州行軍總管樊伯通、張德政兩員大將守衛。宋金剛雖說還有敗兵二萬,隻因李世民在後麵追得太緊,路過張家堡時也不敢前去攻城。樊伯通、張德政兩將剛得報宋金剛兵到,急忙披掛上城,讓軍士們準備好弓弩木石,迎接敵人的攻擊。誰知宋金剛的軍隊卻遠遠地繞城而去。樊、張二將,驚疑地走下城牆,命令屬下注意監視宋金剛部的動向。正在這時候,又聞報唐軍至。樊、張二人聽了趕忙再次登上城頭,舉目看去,但見城下的軍隊,一個個汙血染身,麵目全非,根本分不清是什麼軍隊。又見軍前一人,武高武大,戰袍撕裂,頭盔丟棄,濃血披身,沙啞地喊道:“樊、張二將軍,快開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