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個想法,他就開始賭氣了,孟子軒這一賭氣,並不是找個其他什麼女人來試探,他幹脆請旨放外任了。
孟子軒請旨放了外任,事先根本就沒有與孟夫人李氏商量,李氏身懷有孕,現在也不適合跟著去,孟夫人李氏也傷心了?她搞不清楚,自家夫君這是怎麼了,好端端的,都不跟家裏人商量一下,就丟下她走了。
傷心之餘,跑回了娘家,整日鬱鬱寡歡,後來孟夫人李氏的娘親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夫妻兩到底是鬧了什麼矛盾呢?問李氏,李氏隻是哭,她也不知道原因,隻覺得自己心中滿是委屈。
寫信問孟子軒,孟子軒也說沒事,於是這一對夫妻就這樣別扭起來了,直到李氏在娘家生下孩子之後,孩子滿月後,才帶著下人趕去了孟子軒的任上,不管怎麼說,夫妻兩總要好好談談的,這麼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
其實,孟子軒早就覺得自己生氣有些太過分了,可惜卻拉不下麵子,再加上,他初到當地,政務繁忙,想著自家娘子在京城有嶽父母照顧,應該也不會有什麼事情,兩人就這麼糾結著過了將近一年才相聚。
至於當初李氏非要讓他帶上的一個通房,到了當地,也隻是充當丫鬟的職責,後來,這通房看著自家男主子實在是像個不好色的男子,心下倒是有了幾分佩服,也不適時糾纏了,後來和當地衙門的書吏看對了眼,孟子軒也樂得成人之美,說實話,這個通房丫鬟,原本出身也不錯,也是懂些筆墨的,容貌也不錯,嫁給這個書吏也算是一樁美事。
不過世上的事情有時就那麼巧,孟夫人李氏趕到府衙時,這書吏和這通房成親之後,就住在衙門旁的一個小院子裏,兩人有說有笑時,恰好被孟夫人李氏撞了個正著。
因為孟子軒並沒有將這通房許配給別人的事情告訴孟夫人李氏,這下們夫人可氣壞了,在她看來,既然將這丫鬟給了自家夫君,那就是自家夫君的女人,怎麼能跟其他男人言辭如此親密呢?這不是紅杏出牆嗎?
當下都顧不上自己一路上趕路勞累,就喝令帶來的下人將這通房給綁了起來,這書吏雖然不知道怎麼回事,但也知道綁人的人是自家大人的夫人,為了不讓自家娘子受苦,忙給自己身旁的小廝使了個眼色,讓他找孟子軒去報信。
孟夫人李氏綁了這夫妻兩人,倒是沒有馬山處置,她考慮到這自家夫君的麵子,再加上這丫鬟畢竟已經算自家夫君的女人了,還是等自家夫君回來處置的好。
孟子軒本就不在府衙,出門辦事去了,聽了那個小廝的報信後,實在不知該怎麼說自己這位夫人,但事已至此,也是他不對,沒有說清楚,為了不釀成嚴重的後果,也急急地趕回了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