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的試探
接著,皇後將所有一切前因後果娓娓道出:“月妹妹進宮,很多妃子都妒嫉極了,因為,自她來後,皇上隻寵她、愛她,其他的妃子早被他丟到一邊,在這個後宮,除了本宮,沒有人再是真心相對她好。後來,月妹妹與本宮同一年生下龍子,隻是沒有想到,在公布太子前一天,熠兒,也就是你哥哥,他溺水而死,所以箭靶都指向本宮,因為,如果熠兒死了,最有機會坐上太子之位是熤兒。
就因這件事情,月妹妹對本宮產生了懷疑,漸漸疏遠本宮,不再把本宮當知已。她消沉了一段時間後,常常出入寺廟,說為死去的熠兒哀悼,而負責護著她的是楊將軍。不知是誰向皇上告密,說楊將軍與月妹妹是青梅竹馬,早在進宮前,他們就互訂終身;那時楊將軍隻是君將軍的一名小副將的兒子,月妹妹因貪圖富貴,拋棄了青梅竹馬,嫁進了皇宮;又經熠兒的打擊,她與楊將軍舊情複熾。而那時,西域那邊剛好送來一個美人,皇上因強烈的嫉妒心,夜夜與新來的美人交頸相纏,對月妹妹日漸冷落。
唉,無端造就一場禍孽的是那支金釵,就是當年本宮交予月妹妹的。那時楊將軍求本宮,要本宮將金釵交給月妹妹,說是當年他們訂情之物,退還後,兩個各不相歉,而他也將迎娶別的女人為妻。同為女人,本宮很同情月妹妹,進宮後,無法擁有專一屬於自己的男人,當寵愛不再了,眼睜睜的看著曾與自己恩愛過的男人擁著他人,那種心疼真的心如刀割。現在,好不容易,在這爭鬥中擺脫出來,卻無法與所愛的人相守。本宮同情他們倆的愛情,隻是……”仿佛沉溺於自己的回憶中,寧皇後搖搖頭,神情顯得無限唏噓。“隻是沒想到,卻因本宮的一片好意,害死了她……”
寧皇後眼裏嗤著淚光,她略顯激動地抬眼看向清幽,抽抽噎噎的問:“你說說,是不是本宮害死她的?”
“也不知是誰,將月妹妹藏有與楊將軍作為訂情的信物傳到皇上耳中,這不僅將當年鬧得一時沸湯的貴妃出牆事件再次現於世人麵前,在這關鍵時刻,又傳出君家勾結亂黨,密謀造反,皇上一怒之下,將月妹妹打入冷宮,君將軍當即斬首示眾,其他人則充軍邊疆,永不能回京城。”寧皇後說到此,美豔的容顏上已是清淚一片。
其實她早就編派好的一套說詞,絕無可疑之處,麵麵說得具體,極為漂亮,幾乎挑不出任何不妥的地方。
她自認做得天衣無縫,可百密仍有一疏,金釵即是當年唯一留下的罪證。
這是她疏忽大意,在享受終於除去眼中盯,獨攬後宮大權的得意使她徹底將這樁塵年往事拋諸腦後。如今金釵再度出現,她自當不能等閑視之,尤其在這當口,她更要冷靜自持才是。
而寧皇後此番至情至性的陳述,滿目感傷,清幽不知該作何感想?如果不是福嬤嬤早就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過她,她還真的會相信寧皇後所說的。
“都已成為前塵過往,既是往事難追,皇後又何需介懷至此?”清幽依舊一臉泰然,從容的像是沒事人般。
清幽事不關已的神態倒教寧皇後大為驚疑,心下思潮起伏,可她心思深沉,臉上絲毫不露的哽咽道:“如果本宮早知如此,就不會……不會……”她揪緊胸口抽搐著、嗚咽著,幾乎泣不成聲。
清幽靜靜地看著她哭,一點也沒有開口安慰的意思,就像在看一出現場表演哀號戲。
直到寧皇後哭完了,仿佛滿腔的痛楚長傷隨淚流盡,撫著胸口調整自己的氣息起伏,眨了眨眼,睜起一雙含憂帶淚的眸子苦笑道:“對不住,本宮一時激動,失態了。”
“相信娘親在天之靈,見皇後如此惦念定然萬分欣慰。”清幽終於開口,假意安慰道。
“你說的是,都已成過眼雲煙,本宮何必再提這些傷心事?”臉上仍掛著淚痕,寧皇後拿起帕子拭去眼角淚漬,頂著一雙紅通通的眸子,啜了幾口茶緩過氣後,這才輕啟檀口:“對了,那你準備搬回宮住嗎?要不要本宮讓人準備些什麼?”
清幽搖頭:“不了,過兩天民女要回炫琞國,到時回來再說吧。”
“嗯,對了,並肩王與你是什麼關係?那天他為何擄你走?”寧皇後狀似無意的試探。
“他隻是錯認人而已,證實後,他放了我,怎麼了?”
“也沒什麼,是昭雪這丫頭太喜歡他,一直嚷著要嫁予他為妻,這個孩子被本宮與她父皇寵壞了,隻要她想要的,一定會想盡辦法得到,還好,你與他沒有什麼關係,不然,皇上這下子真的頭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