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要有理性地支配金錢
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所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
們的生活。且讓我們原諒自己,學得豁達一點。
人類70%的煩惱都跟金錢有關,而人們在處理金錢時,卻往往格外地
盲目。
大多數人感到煩惱的,並不是他們沒有足夠的錢,而是不知道如何支
配手中已有的錢。
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一次也隻能啃一口麵包,一次也隻能睡
一張床——即使一個挖水溝的人也能做到這一點,也許他們比洛克菲勒吃
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穩。
亞諾·班尼特五十年前到倫敦,立誌做一名小說家,當時他很窮,生
活壓力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費用記錄下來。他難道想知道他的錢怎麼
花掉了?不是的,他心裏有數。他十分欣賞這個方法,不停地保持這一類
記錄,甚至在他成為世界聞名的作家、富翁,擁有一艘私人遊艇之後,也
還保持這個習慣。
約翰·洛克菲勒也保有這種總賬。他每天晚上禱告之前,總要把每便
士的錢花到哪兒去了弄個一清二楚,然後才上床睡覺。
所以每個人,必須去弄個本子來,開始記錄,記錄一輩子?不,不需
要。預算專家建議我們,至少在最初一個月要把我們所花的每一分錢作準
確的記錄——如果可能的話,可作三個月的記錄。這隻是提供我們一個正
確的記錄,使我們知道錢花到哪兒去了,然後我們就可依此作一預算。
家住紐約傑克森山莊的娜莉·史皮爾夫人,就是這樣去賺外快。1932
年,她自己一個人住在一間有三個房間的公寓裏,她的丈夫已去世,兩個
兒子都已結婚。有一天,她到一家餐館的蘇打水櫃台買冰淇淋,發現櫃台
也兼賣水果餅,但那些水果餅看起來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她問掌櫃的願不
願向她買一些真正的家製水果餅。結果他訂了兩塊水果餅。“雖然我自己
也是個好廚師,”史皮爾夫人對我講述她的故事說,“但以前我們住在喬治
亞州時,一直請有女傭,我親手烘製餅幹的次數大概隻有十多次而已。在
那位掌櫃的向我預訂兩個水果餅之後,我向一位鄰居請教了製蘋果餅的方
法。結果,那家餐廳的顧客對我最初的兩塊水果餅——一塊蘋果,一塊檸
檬——讚不絕口。餐廳第二天就預訂了五塊,接著,其他餐館也陸續來向
我訂貨。在兩年之內,我已經成為每年必須烘製五千塊餅的家庭主婦。我
是單獨一人在我自己的小廚房內完成全部工作的,我一年收入已高達一萬
美元,除了一些製餅的材料之外,我一毛錢也沒多花。”
對史皮爾夫人家製烤餅的需求量愈來愈大,她不得不搬出廚房租下一
間店鋪,雇了兩個女孩子幫忙做水果餅、蛋糕、卷餅等。在世界大戰期間,
人們排隊一個多小時等著買她的烘製食品。
“我一生中從未如此快樂過,”史皮爾夫人說,“我一天在店裏工作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