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朝廷宣布從下一屆科舉開始不分男女皆可應試。
這事的導火索是有精通字跡鑒定的人發現穆鈞從太子時期開始就讓皇後代批奏折,引起朝中一片熱議,有人還捋起袖子去質問穆鈞是不是真的。
穆鈞坦然承認,並表示上回您誇英明的某某決策就是皇後批複的,建議您下次可以當麵誇。
一幹老臣吹胡子瞪眼。
可是大夥吵著吵著,越來越多的事情暴露出來了,他們震驚地發現過去許多他們讚不絕口的舉措都是出自皇後的手筆。
這下大夥看向穆鈞的眼神就不太對了,你好好一皇帝,整偷懶讓皇後幹活就算了,怎麼做起決策來還沒皇後英明、想法還沒皇後有前瞻性?擱在民間,您這行為就是在吃軟飯!
事情過了明麵,盛景意“幹政”起來就更光明正大了。
若是在數年之前,即便女孩子也能考科舉,來應試的人也不會太多。現在不一樣,現在金玉樓已經開遍大江南北,男女兼收的學堂也已經辦了好些年,即便不是官宦子弟,也有不少女孩兒認了字、讀了書。
雖然其中能考中的肯定還少,但往後有了正經出身,願意走這條路的人自然會多起來。
既然女子能科舉,自然也能單獨立戶。
這些舉措能得以推行下去,還是得益於朝廷人口足夠多,政策上不必催婚催生。當初南遷來的人和原住民混居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裏連墳地都太擠了,更何況活人。
朝中的老臣們本來很看不慣這些離經叛道的變革,在朝中吵了幾輪,慢慢也沒聲了。
帝後恩愛了那麼多年,看起來根本插不進別人,他們家女孩兒也不少,多一條出路有什麼不好?
算了,他們老囉,未來的事交給年輕人去操心吧!
這一年的另一樁大事就是以韓端為首的主戰派提出北伐。
這個提議一出,朝中的年輕麵孔幾乎一致表態要打,要盡快打!
主和派本來有話想,但想到穆大郎展示的堅船利炮,又把話咽了回去。
要是能打,誰不想打呢?
但凡是跟著朝廷南遷過來的,哪個沒有夢見過汴京呢?
臨京臨京,一開始不過是取“臨時安頓之地”的意思,大家都想著會回去的,他們總會回去的,那些曾經遭受的屈辱終將被洗清,那些曾經丟失的土地終將回到朝廷手裏。
他們也想回去啊。
即便是沒去過北地的南人,也受不了開疆拓土的誘惑。
如果有機會,誰不想流芳千古!
朝廷上下難得有了一致意見,樞密院那邊就開始點將點兵。
盛景意安排寇承平他們把戰前動員搞起來。
得知朝廷要北伐,接受了好幾年明裏暗裏軍事教育的年輕人們自然熱血沸騰,老一輩也不甘落後,不少老兵都主動報名表示自己熟悉北地,自己要去當引路的。
樞密使看著有些老兵已經白發蒼蒼,還跑上門表示自己想去收複北地,不由得熱淚盈眶。
民心可用!
接下來的一整年,整個南朝廷上下變成了巨大的戰爭機器,幾乎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傾注在這場北伐之上。
水師與陸軍兵分兩路,一路北上,靠著這幾年磨練出來的悍勇陸續拿下了靺鞨人許多城池。
靺鞨人離開草原,已經很久沒有見過血了。
他們震驚於這些向來文弱的南人突然亮出來的獠牙。
到年末,靺鞨人的都城被拿下,正式向南朝廷稱降。
這個消息傳回臨京,所有人欣喜欲狂,街上甚至能看到不少白發老頭坐在那裏又是哭又是笑,瞧著像個瘋子。
盛景意和穆鈞自然也是高興的,隻是沒那麼失態。他們隻開心了幾,便著手安排起朝廷回遷事宜。
遷都向來是大事,隻是這次遷都朝中卻沒多少爭議的聲音。
等派去重修舊都汴京的人歸來之後,朝廷上下便啟程北歸。
這一年秋,盛景意來到了自己這些年聽了無數次的汴梁城外。
定國公這些北遷老臣已經垂垂老矣。
他們顫巍巍地跪倒在汴梁城門之前,望著這些年魂牽夢縈的故都涕淚縱橫。
盛景意握緊穆鈞的手,與他並肩而立,跟著眾人仰望那高大巍峨的汴梁城。
她知道這隻是個開始。
當初打敗了耶律家,來了完顏家;如今打敗了完顏家,總還會有別的遊牧民族意圖南下。
他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盛景意望向穆鈞,穆鈞正巧也轉過頭來看她。
兩人相視一笑,笑容裏有著經年不變的默契。
他們會做到的。
作者有話要:
【全文完】
寫到這裏,正文就結束啦。看了看大家昨點播的番外,上一輩的事情不想寫了哦,就是故事背景,不想深入寫了,畢竟都是悲傷的事;後世番外也不太想寫了,因為前幾本每本都有點播這個番外的,實在想不出更多角度了。
目前準備寫的大概就是哥哥番外、徐番外、大郎番外,孩子可能會和婉娘圓圓的後續糅合在一起寫,應該沒有遺漏啦。
這本書一開始是準備用來放飛自我、放鬆心情的,結果寫著寫著內容和風格還是和以前差不多,所以後麵有點喪喪的。其實這本書的成績比起預期已經好太多了,一開始我準備寫女主古言,目標是努力達到日入兩百來著,結果數據和收益都比預料中要好很多,唯獨隻有放鬆的目的沒有達到(躺平)
不管怎麼,謝謝大家一路容忍我時而雞血時而喪的變幻無常!
下篇文開的是《重生》,抽簽抽中的純愛文,性向不同文案就不在這裏放了。
想看古言新文的話,可以點進專欄收藏男主言情文《嬉鬧三國》,明年年初開,女主文《盛唐女官》,大概明年下半年開。
*
注:
火柴相關參考論文《環境史視野下的近代中國火柴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