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四庫全書(1 / 3)

嶽霆帶著瓦蓋帽,帽簷深深地壓著,擋住了麵容,低頭走在琉璃廠的街道上。

自從上次準備南遷又被駁回之後,整個故宮又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之前還有日常展覽什麼的忙上一忙,現在重要的寶物都裝箱了,展覽都停止了,雖然很多人手上還在整理修繕著各種倉庫裏的古董,繼續著裝箱的工作,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是不知前路在何處的茫然。

嶽霆倒是從顧淵處打聽到消息,不出三日,南京政府派來負責國寶南遷的押運官便會抵達北平,再加上整理的時間,過完年估計第一批國寶就可以南下了。

隻是他即使知道這個消息,也沒法告知傅同禮等人,讓他們相信。他都沒法解釋自己是怎麼得知的。

索性他也就不再操這份心了,修繕古董或者裝箱的工作,他都沒法沾上手。畢竟還是進宮的時間短,沒辦法取得故宮眾人的信任,嶽霆也就不自找沒趣了。

但他也不是什麼事都不做,可以去找自己能做的事情。

例如把《四庫全書》丟失的那一冊找回來。

赫赫有名的《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指派當年諸多優秀官員學者耗時十三年編成的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又因囊括了當時下絕大部分的書籍,所以叫全書。這部叢書收錄了約8億字的典籍,許多古代典籍因為收入了此書才得以保存,可謂是中華曆史傳承的寶書。

嶽霆雖然對這些曆史都不甚了解,但他在故宮待了兩年多,耳濡目染,聽那些學者們有時閑聊,知道當年乾隆皇帝借修《四庫全書》,其實銷毀的圖書更多。把不利於滿清的曆史書籍全部刪改篡修,妥妥的文字獄。

不過當年的是非功過,嶽霆是無暇評判的。他隻知道這《四庫全書》一共有七套,分別藏於全國各地,分北四閣和南三閣。其中藏於圓明園的文源閣本在1860年被焚毀,藏於揚州文彙閣和鎮江文宗閣的兩套在太平國運動期間被毀,藏於杭州的文瀾閣本也因太平軍攻占杭州的時候文淵閣倒塌,所藏之書經過搶救整理隻剩四分之一。而藏於沈陽故宮的文溯閣本,日前因東北淪陷,已經落入了日本人手中。

算下來,就僅剩下了文津閣和文淵閣兩套版本的《四庫全書》。

文淵閣那套本來放在文華殿的後殿主敬殿後,是第一部謄寫好的《四庫全書》。現在已經分門別類地裝箱,打算第一批南遷就運出北平。

而文津閣的那套本來是存放在承德避暑山莊的,但在二十年前就由國民政府運回了北平,存放在了故宮的文華殿,其實也就是跟文淵閣那套緊挨著存放。不過沒兩年京師圖書館就成立了,當時的館長和清室善後委員會關係很好,便央求一套鎮館之寶。故宮這邊覺得僅剩的兩套《四庫全書》放在一起不太好,萬一有什麼事情就慘了,所以就把文津閣的這套送了出去。雞蛋總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

因此文津閣本變成了京師圖書館的鎮館之寶,一共18架、6144函、604冊。後來京師圖書館專門修建了一個新的圖書館,叫文津街圖書館。這座新圖書館的建立實在是命運多舛,一直到兩年前才終於竣工。

落成的時候,京師圖書館開了一次展出,文津閣的《四庫全書》便是其中的重頭戲,吸引了許多市民蜂擁而至。花兩個銅板就能進來參觀這些保存不易、字跡精美的圖書,真所謂盛況空前。

可在一日展覽後,工作人員清點圖書,竟駭然發現展覽的《四庫全書》居然丟了一冊!

這簡直就是捅破的大失誤!

但每參觀展覽的人實在是太多,又都穿著長衫,根本查不到是誰偷了這本書,就算是通知了警察也找不到。所以當時的教育總署長便壓下了這個消息,展覽還照常舉行,同時通知琉璃廠各店鋪,但凡有人拿這本書來販賣,不管開價多少都收下。實在是找不回來的話,就隻有求助於故宮,好在文淵閣還有一套《四庫全書》,請人把丟掉的那冊書臨摹一本,盡管不是原冊,但到底也比徹底丟失的好。

這時,倒是知道當年乾隆皇帝為什麼要把這套書一共抄寫七套了。不過即使有七套這麼多,沒過多少年也僅剩下兩套,其中一套竟也丟了一本。

那時正值嶽霆進故宮工作的第一,這件事被故宮的人當成八卦笑談,偷竊過程的各個版本也在他們之間添油加醋地流傳著,嶽霆也不知道聽過多少個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版本了。而這都一晃兩年過去了,琉璃廠的各大店鋪毫無動靜,時間一久,連教育總署長都換了兩個了,也再沒人追著這件事探查了。

嶽霆倒是沒有忘。

他是被派來守護這些古董的,他也知道隻憑自己的能力,無法將所有文物古董全都守護住,所以當時選擇了文物古董最集中的故宮。但文津閣《四庫全書》丟失的這一冊,他強迫症也好,完美主義者也好,這件事是他剛接了任務進故宮的第一發生的,就像個汙點一樣印在那裏,令人久久不能釋懷。

所以他一直利用中共龐大的情報網,密切注意著琉璃廠所有店鋪的動向。這兩年之中,倒是因為此事的契機,找回了一些流傳到宮外的古董,由此推斷出了不少重要人士的動向和企圖,也是意外之喜了。

隻是,沒想到在他都不抱希望的今,終於傳來了這本丟失書冊的消息。

嶽霆這樣想著,又加快了腳步,邁進了一家名叫萃寶閣的古董店。

萃寶閣的夥計在門口候著,見嶽霆進來,便帶著他直奔二樓的雅間。在雅間之中,萃寶閣的老板和一位身穿馬褂的中年男子相對而坐。見到嶽霆進來,萃寶閣的老板連忙招呼夥計泡茶招待。

嶽霆卻不等茶上來,也略過了寒暄,直接發問道:“東西呢?”

那名中年人身材瘦削,臉色枯黃,一臉苦相。他見終於來了買家,便從懷裏掏出一個牛皮紙包著的東西,心翼翼地在桌上攤開。

入目就是淡藍色的封皮,嶽霆的雙眼就睜大了少許。《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四部的封皮顏色完全不同,而丟的那本書正是淡藍色的子部所屬。嶽霆又定睛一看上麵的書目,是《周髀算經》,這就是丟的那本書冊。

“這本書你是從哪裏得來的?”嶽霆並沒有立刻上手去翻,而是朝一旁的夥計點了點頭,對方立刻送上來一盆清水,用洋肥皂洗了手,再用毛巾擦得幹幹淨淨。

那中年人並不肯多,隻推是去鄉下撿漏的時候收上來的。封皮上《四庫全書》四個字還是看得懂的,但看不清楚裏麵的印鑒,認為是杭州文瀾閣倒塌時流落民間的版本。之前也不想來換錢。要不是因為時局不穩,想到要換錢湊路費南下,也不會拿出來賣。

萃寶閣的老板隻知道四庫全書是丟了一本,但丟的是哪一套的,哪一版本的,卻完全不知道。他用眼神詢問嶽霆,問他到底是不是這一本。

嶽霆卻也沒把握,他雖然知道丟的是這一本,但他和專業人士完全沒得比,翻開覺得印鑒和字跡都很像那麼一回事,完全判斷不了真假。不過他盡管心裏沒底,表麵上也會裝模作樣,看似隨意地問道:“哦?那你這打算開價多少啊?”

中年人支吾了半晌,才斬釘截鐵地道:“五百塊大洋,一塊錢都不能少。”

“噗!”萃寶閣的老板正在喝茶,聞言把那口上好的明前龍井都噴了出來。幸好嶽霆反應快,在茶水噴到《四庫全書》的時候,早就站起身拿開了。

“我勒個蒼啊!你怎麼不去搶?這本破書居然要五百塊?”萃寶閣的老板吹胡子瞪眼,他倒是看出來嶽霆有意要收這冊子,所以故意做出為難的姿態。老實,若這本書真的是文津閣丟的那本,五百塊真心不貴。隻是這錢花得有點冤,讓人心中不爽,畢竟是贓物。

嶽霆卻有些發愁。五百塊多也不多,少也不少。放在一般的工人家庭,那是一大家子一年從頭忙到尾的收入了。他身上一下子也拿不出那麼多錢,之前忽悠顧淵所需的經費都已經捉襟見肘,而且這還是建立在這冊子是真貨的基礎上,萬一收了本贗品,這五百塊豈不是要他自己墊付?

這樣想著,嶽霆便打算和對方商量,請人去京師圖書館找人來接洽。但那中年人卻一刻都不能等,推要是不買他就找下家了,之前還有家談得挺好的,看在萃寶閣的麵子上才先來這裏的。結果等著請人來又不能做主,還要再請人,這樣循環下去莫非要沒完沒了。

嶽霆心想著要是找京師圖書館的人,不定真的要一個找一個,要找到能做主的人還要找能鑒定的。不過不管怎樣,他還是一麵暗示去找人,一麵竭力地把中年人留下來。

“哎呦,這裏是在幹嗎啊?拉拉扯扯的,像什麼樣子?”一個戲謔的聲音從門口傳來,嶽霆抬頭看去,眼瞳緊縮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