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羅馬皇帝塞維魯,要求羅馬勢力退出亞洲,長達400年的羅馬波斯
戰爭正式開始。232年,薩珊波斯同羅馬交鋒,打敗羅馬軍隊,並通過
和約獲得亞美尼亞。260年,薩波爾一世同羅馬帝國軍隊交戰,大敗
羅馬軍,並俘虜羅馬帝國皇帝瓦勒良。至今在帕賽波利斯附近仍留
存著紀念這次勝利的摩崖石刻,它以巨幅浮雕表現瓦勒良跪著為薩
波爾一世騎馬上鞍墊腳的情景。這次戰爭後,薩珊一度占有小亞東
北部的卡帕多細亞。但薩珊與羅馬之爭一如安息王國時期呈拉鋸之
勢。羅馬帝國皇帝戴克裏先、君士坦丁等都曾率軍遠征波斯,但未取
得顯著戰果。286年,羅馬煽動亞美尼亞起事,薩珊被迫撤退,以後又
喪失底格裏斯河以西之地。375年以後,羅馬帝國忙於應付哥特人等
日耳曼蠻族的入侵而無暇東顧,波斯也因抵禦匈奴人的侵擾無力繼
續向羅馬挑戰。
476年,羅馬帝國為蠻族所滅,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
繼續占有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亞美尼亞、敘利亞、巴勒斯坦、上美
索不達米亞、埃及、利比亞等地區,是一個橫跨三大洲的大帝國。487
年,薩珊波斯的科巴德一世上台執政,他好大喜功,夢想再重現其遠祖
的輝煌。他指揮由波斯人、匈奴人和阿拉伯人組成的聯軍從拜占庭
帝國手中奪走了上美索不達米亞和亞美尼亞。502年,聯軍又圍攻阿
米達城,經八十天鏖戰,攻陷該城,後又連續擊敗拜占庭軍隊的反擊。
505年,雙方媾和,拜占庭以一千磅黃金為代價複得阿米達城,雙方維
持原有邊界,處於和平狀態二十年。
527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一世去世,其外甥查土丁尼繼位,即有
名的查士丁尼一世。為恢複昔日羅馬帝國的版圖,他對內厲行改革,
加強中央集權;對外積極向東、西兩個方向舉兵擴張。他向東方的征
討重開了羅馬波斯戰爭。在以後的100多年內,拜占庭與薩珊波斯
之間先後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的爭霸戰爭。
620年,巴爾茲從埃及趕到卡爾西頓,參加對君士坦丁堡的圍攻。
在海上攻勢受挫後,雙方達成休戰協定。利用休戰之機,拜占庭皇帝
希拉克略做好了各種準備。622年,他親率大軍避開正麵敵人,乘軍
艦出其不意地在小亞細亞的伊素斯港登陸。
波斯軍慌忙派軍火速趕往伊索斯。雙方在卡帕多西亞遭遇。拜
軍大敗波軍,乘勝收複失地,占領科爾奇斯、亞美尼亞、美地亞。至
625年,希拉克略平定小亞細亞西部。
626~627年雙方繼續征戰不停。628年,波斯發生政變。631
年,科巴德二世與拜占庭議和:波斯歸還曆代侵占的拜占庭領土、釋
放戰俘、歸還搶自耶路撒冷的“聖十字架”,歸還搶自拜占庭的一切財
物,償還數年軍費。波斯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羅馬波斯戰爭曆經四百年,雙方交戰數百次。戰爭結果雖然是波
斯失敗,但從嚴格意義上說,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拉鋸戰,戰爭的結
果隻不過恢複了交戰雙方的戰前狀態罷了。
拜占庭帝國作為羅馬帝國的延續,雖然已開始衰落,但仍有相當
強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波斯雖是一個處於上升階段的國家,
但經濟和軍事實力不能與拜占庭帝國相抗衡,加上長達幾個世紀的
征戰耗盡了國家的財政和經濟潛力,因而在最後一戰中遭到失敗。
羅馬波斯戰爭嚴重消耗了交戰雙方的力量。拜占庭帝國的軍事
力量由此大大削弱,後來竟無力抵禦蠻族和阿拉伯人的入侵,為它的
最終衰亡埋下了隱患。波斯經此長期戰爭更是元氣大傷,大廈根基
動搖,二十年後的651年,薩珊波斯被阿拉伯帝國滅亡。可以說,曆
時4個世紀的羅馬波斯戰爭加速了羅馬帝國特別是拜占庭帝國衰亡
的步伐,也為薩珊波斯敲響了喪鍾。
在遭到鄰邦意大利的背叛,並疲於應付阿拉伯和土耳其進攻的
拜占庭王朝,最終滅亡了。公元14世紀,土耳其人占領了埃迪爾內
(Adrianople)。公元1453年,土耳其的軍隊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終結
了盛極一時的拜占庭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