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假如不挺身而出?(1 / 1)

7.假如不挺身而出

19世紀,在英國的名門公立學校——哈羅學校,常常會出現以強淩弱、以大欺小的不良現象。有一天,一個膀大腰圓的高個子男生,攔住了一個矮半頭的新生,頤指氣使、蠻不講理地命令他替自己擦鞋。新生初來乍到,不明白其中原委,斷然拒絕其無理要求。高個子男生惱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頭發,劈頭蓋臉地打了起來,嘴裏還罵罵咧咧:“你小子,為了讓你學聰明點兒,得先用拳頭好好開導開導你!”新生很有骨氣,盡管痛得齜牙咧嘴,卻並不肯乞憐告饒。

那些旁觀的學生或者起哄嬉笑,或者冷眼相看,或者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一走了之,隻有一個外表文弱剛剛入學的男生,看著這以強淩弱的一幕,漸漸湧出了同情的淚水,忍不住憤怒地吼了起來:“你到底還要打他幾下才肯罷休?”

高個子男生朝那個又尖又細的抗議聲望去,原來是個身單力薄的新生,就惡狠狠地罵道:“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那個新生向前走了幾步,用含淚的眼睛死死地盯著他,毫不畏懼地回答:“不管你還要打幾下,讓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頭吧!”

高個子男生看到他的眼淚,聽到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愣住了,羞愧地停住了手……

憤怒出詩人。第二天,那個身單力薄的新生將自己連夜趕寫的一首小詩,署名“無畏者”,貼在了學校的《文學創作園地》上:

假如有人用暴力欺淩新生,

我們不挺身而出,

因為我們不是新生;

假如有人用暴力欺淩女人,

我們不挺身而出,

因為我們不是女人;

假如有人用暴力欺淩老人,

我們不挺身而出,

因為我們不是老人;

假如有人用暴力欺淩弱小,

我們不挺身而出,

因為我們不是弱小;

假如有人用暴力奔我們而來,

到了那個時候,

還會有人為我們挺身而出嗎?!

這首題目為《假如不挺身而出》的小詩,在校園裏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共鳴。從那以後,學校裏反抗暴力、主持正義的呼聲越來越高,幫助弱者的行為也日益增多,見義勇為逐漸蔚然成風。

患難識朋友。兩個新生在愛與善的基礎上,在正義與勇敢的基礎上,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了莫逆之交,奮力拚搏在出類拔萃的道路上。

當時那位被毆打的不屈少年,就是日後英國頗負盛名的大政治家——羅伯特比爾,那位挺身而出、願為陌生弱者分擔痛苦的無畏少年,就是日後揚名世界的大詩人——拜倫。

人生箴言

不管你還要打幾下,讓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