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遍地人渣(2 / 3)

防暴玻璃後麵,幾名在監獄區工作的獄警仔細地審核著歐陽凱的信息資料,然後將一套囚服從巴掌大的一個小格窗裏硬塞了出來。一名歲數稍大些的獄警冷冷地說了一句:“高崎英鬆,編號10693,75號監室!”

歐陽凱脫掉自己入獄時的衣服,換上新的深藍色囚服,胸前印著10693的編號。又有一名獄警走過來,將一枚特殊材質製成的手環戴到他手腕上,同時將一張紙摔在他身前:“三分鍾時間,沒有異議的話,簽名,按指紋。”

那張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各項監獄管理規定,三分鍾的時間內根本看不完。事實上,歐陽凱連一分鍾都沒有看到,獄警就拿著紅色的印泥走了過來,冷笑著說道:“你還真想仔細看啊?按上你的指紋吧,裏麵會有人主動告訴你的,隻要你在裏麵混得足夠好。”

歐陽凱隻好在那上麵印上自己的指紋,隨即在兩名獄警的押送下走出“登記室”,朝二層的75號監室走去。一路上,犯人們就像看一個新鮮動物似地將他從上打量到下。

歐陽凱低著頭,目光卻在密密麻麻的監室中搜尋著,但是直到站到75號監室的精鋼欄杆門口,他也沒有發現自己的目標,那個綽號叫“翼龍”的村正俊雄。

“第三十四個!”75號監室內,一個瘦得活像一隻猴子的幹癟白人罪犯似乎對歐陽凱的到來產生了極大興趣,他從自己的窄床上蹦下來,笑嘻嘻地上下打量著他,甚至幫他鋪好了對麵的窄床——那的確是窄床,整個鋪麵的寬度絕超不過50公分!

整個監室的景象就在歐陽凱的眼前了:寬兩米,長四米,除了那個樂得上躥下跳的“白猴子”外,就隻有對麵鋪設的兩張窄床了,裏麵頂頭的位置是一個蓋著蓋子的坐便器和一個巴掌大的塑料洗手池,再無他物。

“我叫多特,多特·阿倫斯,你可以叫我10167,也可以叫我多特,不過我不叫你的名字,也不叫你的編號,我就叫你三十四號!”多特真的十分熱情,興奮地望著坐在窄床上的歐陽凱,沒等他說話,又搶著解釋,“之所以叫你三十四號,是因為你是我入獄三年以來的第三十四個室友!”

“那你算是資深前輩了。”歐陽凱笑著說,“你前麵那三十三個室友呢?”

“有九個轉到了其他監室,有五個被重新提審後下落不明了,還有五個殘廢之後被運走了,剩下的十三個被打死了,隻有一個幸運的家夥被保送了出去。”多特如數家珍般介紹著那三十三個室友,說到五個殘廢和十三個被打死的時聲音明顯壓低了,還下意識地向四外看了一眼,而說到最後一個被保送出去的時,滿眼都是豔羨的目光。

“這裏的犯人經常打架?”歐陽凱感興趣地問。

“是的。”多特又壓低了聲音,“這裏關著的一大半全是暴力分子,他們每天有二十三個小時在養精蓄銳,剩下的一小時吃飯和放風的時間就全用來打架……三十四號,你是新來的,你可一定要加倍小心啊,我那些死了、殘了的室友有一多半都是剛入獄時出事的,這裏幫派林立,比外麵還亂!”

“謝謝你的提醒,多特。”歐陽凱並不討厭這個室友。

“好吧!我們開始下一個環節!”多特向後一躍,輕巧地坐上了自己的窄床,“互相交流一下,先講講你的故事吧?先告訴我你是哪兒人?這裏的罪犯構成包括:嚴重暴力犯罪分子、跨國有組織犯罪首犯、國際有影響力的重大案件主犯以及各國不便自行關押的罪犯,你屬於哪種?”

“為什麼是我先講?還是先說說你吧。你應該不是第一種吧?”歐陽凱仿佛摸透了多特的性格,看著他急不可耐的樣子,故意說道。

“好吧!”多特並不介意地點點頭,“我是F國人,如你所想,我不是暴力犯罪分子,媽的我屬於第三種,可是我的確很冤,因為我犯的事根本就算不上什麼國際有影響力的案子,可我被人故意整到了這裏。三年前,我偷了一幅畫,你不介意我是個小偷吧?放心,現在你一無所有,我偷不到你任何東西……我他媽的偷了一幅畫,我根本不認識那幅畫,我隻是覺得那個該死的老雜毛平時把畫放在大銀行的保險櫃裏,隻有招待摯友時才會派一批保鏢把那幅畫取出來,就覺得它一定很值錢,於是趁一次他取出畫時跑到他家偷了那幅畫。

“可我有些疏忽了,離開時弄出了響動,那老雜毛就像被我強奸了一樣大喊大叫起來,指揮那些保鏢沒命地追我。我一怒之下把那幅畫扔進路邊一個燒著的柴油桶裏,那裏有一個老不死的乞丐在用廢柴油生火烤偷來的雞。那幅畫砸在了烤雞上,烤雞和畫一起掉進柴油桶裏。老乞丐拚命抓住我讓我賠他的烤雞,那幫保鏢追上來抓住了我。

“事情就這麼簡單,該死的我根本就沒看清那到底是個什麼畫,那畫就燒了!我直到被審訊時才知道那幅畫叫個什麼《叼著豆子的鴿子》(注:畢加索的名畫,價值不菲),是個什麼名畫家畫的,值5000萬F幣!後來,那個老雜毛控告了我,想盡辦法把我弄到了這裏……”

望著多特懊惱的表情和惆悵的樣子,若不是在執行任務,歐陽凱差點沒笑出聲來,這次案件在當時的確轟動世界,現在自己居然見到了始作俑者,居然還感覺如此冤枉,真是滑稽至極!

“那麼,你被判了多少年?”歐陽凱裝作感興趣地問。

“30年!”多特傷心地說,“也就是說,假如我不死的話,等我出去,也要變成一個老頭子了!”

“沒有辦法可以縮短刑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