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博雅軒(1 / 2)

飯後已然是巳牌時分,陽光明媚,湛藍的天空沒有一片雲彩。畫眉在籠中婉轉的啼叫著,熙熙攘攘的聲音從院外隱隱約約的傳了進來。

時而清風徐徐吹拂,幾叢青竹輕輕點頭。

身著一身絲綢青衫,紮著黑色方巾,足蹬皂色布鞋顯得文質彬彬的柳雲卿,正要帶著布衣長褲的三郎出門,又被李仙兒拉著胳膊,來到了芍藥叢中。

李仙兒仔細的挑了一朵紅豔豔的芍藥,笑語盈盈地將花朵插進來柳雲卿的耳鬢,這才滿意的笑著說道:“這樣才好!”

柳雲卿看著眉目含笑的李仙兒一片深情,也隻好入鄉隨俗,帶著同樣插了花朵的三郎出門而去,殺向了那潘樓街。

李仙兒則與娟兒繼續收拾行禮,想著柳雲卿那城外的,臨著汴河的祖屋,到底是何等模樣?

柳雲卿帶著三郎出了小巷,沿著甜水巷往東而去,少時便來到南北走向的馬行街。隻見商販雲集,行人如織,人聲鼎沸,熱鬧喧囂不已。

主仆二人沿著馬行街往北而行,一路眼見拉車的,騎馬的,挑擔的,牽著駱駝的行人絡繹不倦;賣扇子的,賣鞋子的,賣杏子的小販比比皆是。

街道兩邊店鋪大開門戶,裏麵擺著各色貨物,酒氣飄香,人聲鼎沸,好一派熱鬧的景象。

人來人往,形形色色。有騎著高頭大馬狂奔而去,頭上紮著小辮的契丹人,西夏人;也有戴著藍色小帽,金發碧眼的白種人;有挑著柴禾的樵夫,提著幾條鯉魚的漁夫,也有懷揣貴重之物需找買主的閑漢們……

柳雲卿這些日子一直在家養病,故而很少出門。雖然擁有“柳小乙”的記憶,但這一派繁華的東京景象,還是讓他流連忘返。

如同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般的,東看看,西瞧瞧的。自甜水巷到潘樓街不過五六裏路,愣是走了整整一個時辰,到了潘樓街之際,已經是午牌時分了。

驕陽似火,馬行街上的行人汗流浹背,於是那些茶棚之中坐滿了布衣短打的客人,那些酒樓之中也是賓朋滿座。潘樓街上則是一番寶馬香車的景象了。那些坐在馬車之中的人則非富即貴,陽光雖分外熾熱,但卻照射不到他們的頭上。

潘樓街與別處不同,此處皆是大額交易之所在。古董字畫,房屋買賣,大宗生意來往,皆多在這裏進行了。故而柳雲卿的小院便掛在一家名為“博雅軒”的店鋪之中售賣。

“博雅軒”的東家據說乃是樞密副使王德用王相公,而王家乃是大宋勳貴之家,其父乃是建雄節度使王超,實打實的開國元勳,非一般富豪所比。

王家生意自然非尋常店鋪所比擬,“博雅軒”不但做著古玩字畫的生意,還參與著大宗的糧食,布匹買賣。又如中介一般有著眾多的私牙,從事著牽線搭橋,吃回扣的買賣。

柳雲卿主仆二人沿著潘樓街東去,大約一二百步的樣子,便看見一座高達四層的木樓,正中掛著匾額,上書“博雅軒”三個鎏金大字。另外挑著四五麵旗子,上麵繡著“古玩字畫”,“生意興隆”等字樣。

五間鋪麵敞開著十扇朱漆鏤雕著花卉圖案的大門,門內一排櫃台,擺著琳琅滿目的貨物,每個櫃台後麵皆站著一個身著長衫的夥計。人們三五成群,有的大聲呼喊,有的交頭接耳,低聲交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