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行星也能賣錢
19世紀80年代,搜索小行星是件很時髦的事情,因為發現新小行星的人不僅可以得到優厚的獎金,甚至還可以榮獲皇家的褒賞,成為社會的名流賢達,而且發現者還有一件令人羨慕的權利:為自己發現的小行星命名。
正因為這是令人向往的權利,所以在小行星的發現史上,就會出現這樣一件看來荒誕不經的事:一個天文學家在報紙上登廣告,要以250金鎊的代價“出賣”他剛發現不久的一顆小行星的命名權。
是這位天文學家利欲熏心嗎?不。這位天文學家名叫帕裏沙,是奧地利人,自幼才華橫溢,大學一畢業就當上了海軍天文台台長,在他從事研究的50個春秋中,一共發現了125顆小行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佼佼者。可是這位教授從不屑於對上司阿諛奉承,因而事業上的成就並沒有為他帶來名利地位,相反卻丟了飯碗,被迫到了維也納天文台。
帕裏沙熱心科學,對於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從不耿耿於懷,正因為這樣,才使他成果累累,成為一個傑出的小行星問題權威。
根據計算,1886年8月29日將要發生一次日全食,最理想的觀測地點在非洲。作為一個天文學家,怎麼能放棄這樣一次難得的機會呢?
當時帕裏沙也決心要遠渡重洋去非洲觀測,可是生活清貧的帕裏沙連路費也湊不齊,哪來供觀測研究的經費呢?開始時他求助於政府,他向政府機關大力呼籲,可是皇家認為研究日全食不能掠奪到新的殖民地,因此一份份的申請報告、觀測計劃都石沉大海。帕裏沙不得已,隻能轉向社會,為了科學的需要,他一時也隻好違心地去拜訪社會名流、富紳巨商。然而幾個月下來,帕裏沙沒有一次不是滿懷希望而去,雙手空空而歸。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帕裏沙不免心灰意懶。一天,他忽然靈機一動,想到了前幾個月剛剛發現的小行星,於是他在報上登出了上文提到的那個頗具諷刺意味的廣告:為了要到非洲去觀測日全食,他願意把剛發現不久的(250)號小行星的命名權轉讓他人,代價是250金鎊。
廣告刊出後,一位名門貴族便欣然前來求見,雙方寒暄幾句後,立即言歸正轉,三言兩語,交易馬上拍板,阿爾拔·馮羅捷欣德男爵一麵掏出金幣,一麵交給帕裏沙一張紙條,上麵寫著他妻子的芳名——貝蒂娜。他希望讓他的愛妻能在天空中神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