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從殘疾到權威

羅伯特·巴拉尼出生於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父母都是猶太人。他家庭不太寬裕,從小又患有結核病,由於長期得不到根治,最終他的膝關節永久性僵硬了。父母為自己的兒子傷心,巴拉尼當然也很痛苦。但懂事的巴拉尼,盡管年紀才七八歲,卻把自己的痛苦隱藏起來,對父母說:“你們不要為我傷心,我完全能取得一個健康人的成就。”父母聽到兒子這番話,悲喜交集,抱著他不知該說些什麼,隻是以淚洗麵。

巴拉尼從此狠下一條心,埋頭苦讀。父母交替著每天接送他到學校,數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巴拉尼沒有辜負父母的心血,也沒有忘掉自己的誓言,讀小學、中學時成績一直保持優異,名列同級學生前茅。

18歲進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900年獲得了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後,巴拉尼留在維也納大學耳科診所工作,當一名實習醫生。由於巴拉尼工作很努力,在該大學醫院工作的著名醫生亞當·波利茲對他很賞識,對他的工作和研究給予熱情的指導。巴拉尼對眼球震顫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經過三年努力,於1905年5月發表了題為《熱眼球震顫的觀察》的研究論文。這篇論文的發表,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標誌著耳科“熱檢驗”法的產生。巴拉尼繼續深入鑽研,通過實驗證明內耳前庭器與小腦有關,從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學的基礎。

1909年,著名耳科醫生亞當·波利茲病重,他主持的耳科研究所的事務以及在維也納大學擔任耳科醫學教學的任務,全部交給了巴拉尼。繁重的工作擔子壓在巴拉尼肩上,他不畏勞苦,除了出色地完成這些工作外,還繼續對自己的專業進行深入研究。1910年至1912年間,他的科研碩果累累,先後發表了《半規管的生理學與病理學》和《前庭器的機能試驗》兩本著作。由於他的工作和科研有突破性的貢獻,奧地利皇家授予他爵位。1914年,他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

巴拉尼一生發表的科研論文184篇,治療好許多耳科絕症。他的成就卓著,當今醫學上探測前庭疾患的試驗和檢查小腦活動及其與平衡障礙有關的試驗,都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感恩箴言

一個人如果下決心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隻要有恒心,有毅力,一定會使他戰勝困難,心想事成,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