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恐龍化石的形成
恐龍死亡後,身體中
的軟組織因腐爛而消失,
骨骼及牙齒等硬體組織沉
沒在泥沙中,處於隔氧環
境下,經過幾千萬年的沉
積作用,骨骼完全石化而
得以保存。此外,恐龍生活
時的遺跡,如腳印、恐龍蛋
等有時也可以石化成化石
保存下來。
死去與掩埋
當恐龍死去並很快地被
沉積物或水下泥沙所覆蓋時,
石化過程就開始了。這些沉積物中含有細小的顆
粒,會在屍體表麵形成一層鬆軟的覆蓋物。這條
“毯子”可保護動物屍體免受食腐動物的侵襲,也
可隔絕氧氣,抑製微生物的分解。
石化過程
恐龍的骨骼和牙齒等堅硬
部分,是由礦物質構成的,礦物
質在地下往往會分解和重新結
晶,變得更為堅硬,這一過程被
稱為“石化過程”。隨著上麵沉
積物的不斷增厚,遺體越埋越
深,最終變成了化石,而周圍的
沉積物也變成了堅硬的岩石。
這個過程是極其緩慢的。
回歸地表
在化石回歸地表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危險。在成千
上萬年的石化過程中,周圍的岩石可能會彎曲變形,這樣
化石就會被壓扁,另外,地殼底部的高溫也有可能讓化
石熔化。逃過這些劫難後,還得有人趕在化石從周
圍岩層中分離前找到它,否則化石就會碎裂消失。
恐龍化石的類別
恐龍殘體如牙
齒和骨骼化石是我們
最熟悉的化石,這些
都稱為體軀化石;至
於恐龍的遺跡(包括
足跡、巢穴、糞便或
覓食痕跡)也有可能
形成化石保存下來,
這些則被稱為生痕化
石。這些化石是我們
研究恐龍的主要依
據,據此我們可以推
斷出恐龍的類型、數
量、大小等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