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情況:公園裏,一個30多歲的婦女,自言離婚被棄,無法生活。然後就
唱了一段黃梅戲,希望社會上的“好心人”給予她幫助;在火車上,兩位“正
當壯年”的大漢,不知道什麼原因,唱了幾首還算說得過去的歌曲,然後就
舉起手裏的“缽”,像出家的和尚一樣乞求施舍;走進中學校園,老漢在教
室裏麵對著一顆顆幼小的心靈述說著他的苦痛,天真的心靈被這樣的行為震
撼了,他們拿出了父母給他們的為數不多的生活費……
而對於以上這些現象,經常出門的人會經常遇到這樣的事,他們會這樣
認為,要是遇到一個就“捐助”一個,那他早就也要和他們做同行了!麵對
這種現象,到底誰真誰假?一般人都是很難區分的。
現在的社會,真實的一麵總與表象有著千差萬別。這些騙局,就是我們
尷尬和無奈的直接原因。古語雲:“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
會有他的“弱點”,麵對這樣的畫麵,人們大多數都會產生憐憫之心,這就
是人的本能。而就是這樣的本能,使得一些人用其偽裝的表象掩蓋了真實,
欺騙了世人。看到的不是真的,這也許就是人與人之間“虛偽”的原因。
社會的種種現象,越來越讓人無法相信,麵對這些,法律成為人們相信
的對象。法律麵對的是絕對的證據,而不隻是眼睛看到的一些表麵現象。同
樣,中國的古代政治家們也一樣,大部分的政治家都對真實不感興趣,而隻
重權力,對保持權力感興趣。在中國的曆史上,“儒家”思想是一個和平的
思想,孔子的思想是施行“仁政”,這就給古代的帝王們很大的“安全感”。
在“百家爭鳴”之後,漢代帝王就推行了“獨尊儒術”。讓老百姓看到的都
是帝王的權威,而忽視了百姓的疾苦,這是帝王術,也是古代的政治術。說
得明白點,和平仁政在古代是表象,而真相卻是帝王的“橫征暴斂”。
看到的表象和真實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雙會判斷的
眼睛,除了自己的心之外,我們沒有什麼是可以完全相信的。
真實的人生其實就是隱藏在表象下的人生,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安全概
念,他會把自己“安全”地放在表象之下。用句武俠小說中常說的話就是:
有人的地方,鬥爭無所不在。我們可以把這個真實稱之為“實質”,它是隱
藏在表象下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它代表了表象的結構,把握了“實質”等於
把握了幸福。暗伏在表象下的“實質”像個黑洞一樣的深不可達,那是一條
通往人性真實一麵的道路。很多深層次的真理和故事就在這裏發生。
我們在每一幅畫中,都可以見山,見水,見人物。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是對事物表象的認識。這是一般人的觀畫感,而真正高明的行家卻從畫中可
以得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這就是表象和真實的區別。
潮起潮落,雲展雲舒,要看到表象下的真實世界是一件很難的事。無
奈之餘,曆史隻好讓時間來說話了,但我們不可改變的是真實總是在表象
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