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周禮(2 / 2)

隨著時代的進步,私有製才會占據上風,人才也會越來越多,到時候貴族自然可以自己找家臣,但現在人才都在國都,芸姚這種走了大運變成貴族的國人肯定是要托管的。

而這個中年人就是芸姚的e,職務是宰,因為是年紀比芸姚大的人,所以稱呼他為叔宰,宰是貴族管家的意思,從子,到諸侯,到大夫,凡有產業都需要宰來管理。子的宰是一套班子,而芸姚不過區區男爵,一個宰就能管所有事情了。

“辛苦叔宰,春耕之事就麻煩你了,農人來時,我自會準備食物款待。”著芸姚走到河邊,從水中拉出一個由漁網和竹子編製的水籠來,裏麵是活蹦亂跳的活魚:“我這裏捕了幾尾新鮮活魚,你取回一尾,熬個米粥,味道甚好。”因為隻是男爵,也沒什麼好東西收買人心,隻有一條活魚略表心意了。

好在這年頭的士還是夠骨氣的,為了推動農業文明,士作為最低貴族那是殫精竭慮,把上級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辦,不辭辛苦任勞任怨。

這位叔宰來到朱河北岸,遠離國都,條件艱苦,幾乎是被流放了一樣,但隻要國君有命,義不容辭。

“多謝。”叔宰不客氣,因為他知道芸姚是個心靈手巧的姑娘,日子過得很不錯,雖然才十二歲,但獨立之後能釣能織,用勤勞來贏得讚美,是個好姑娘,和她父親一樣都是好人。

芸姚的父親也是個好人,在朱河河畔不知道救了多少溺水之人,而且專情如一,就算成為貴族也隻有一個妻子,後來不得不把爵位傳給女兒。不過叔宰聽現在周公已經開始設立宗族繼承,設定隻有嫡長子才能繼承爵位,從此女子隻怕是再也不能出尊者了。

“不必客氣。”從漁網中挑出最大的一尾,用芭蕉葉撕下的細條穿過魚鰓,把魚吊起來交給叔宰。

兩人站在一起形成鮮明對比,芸姚真的白如雲煙,而叔宰就是像個老農民。當然叔宰並不會種田,甚至野人也不會種,所以才需要國都來的農人專門教種田,同時他們還會帶來種子和農具。

農業文明的核心知識都掌握在國人手中,而野人是他們的教導對象,文明以城市為核心不斷朝外輻射。

城、郊、牧、野,現在朱河還算魯國的野,不過按照如今的發展速度,估計幾年之後這裏就可以成為魯國的牧了,甚至更進一步成為郊。

芸姚正在見證一個文明的崛起,至於周圍的野人他們除了加入沒有其他的選擇,畢竟這些野人還處於采集的文明程度,哪裏是農業文明的對手呢。

也正因為擴張,所以要求很多,周公旦的周禮就是標準化的文化模具,不斷作用在每個人身上,不僅僅是中原原來的文明核心國人,還是新被征服的野人,每個人都有禮可依,有禮可循,有禮可用,標準化、規模化、具體化,理論化,華夏文明正在漸漸地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