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不可避免(2 / 2)

“跪地!”要跪三次,芸姚也要撒三次雞血。

“跪神農!”

一碗雞血撒完還不算結束,接下來要生火,把祭品都燒了。就是因為要燒掉所以才可惜,其實芸姚是想要吃掉它們的,可惜在場的一百號人絕對不會同意芸姚做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既然是祭祭品,自然要燒給老爺。他們相信祭品會變成灰飄到上,老爺就會接受到了。

等到把祭品都燒完,把灰揚到公田裏,整個祭祀儀式才算真正結束。

接下來就是農人分發農具和種子,然後開始規劃種田,芸姚陪同,基本上就是一的工作量,因為都有經驗了,主要就是要注意先種公田,然後再種私田,就是這麼一回事。

中午,芸姚讓叔宰的媳婦煮了個魚幹飯,這次就不是粥了,而是水少米多,幾個士聚在一起陪同農人吃飯聊。

每個人都有一個案幾,實行分餐製。

農人帶來了一些新鮮消息。

魯國是分封給周公旦的,也就是周武王的弟弟,不過國君並不在魯國,而是在周國當官,輔佐朝政。現在魯國當家的是周公的兒子,也就是當年芸姚她爹救的人,也就是魯國公子。

因為魯國國君就是周禮的奠基人,所以魯國上下推行周禮總是很貫徹,如果芸姚繼承爵位的時間再晚一點,隻怕她就要麵對嫡長子製度,就再也無緣爵位了。

考古發現中發現從西周開始,記錄女性的青銅器就越來越少,這側麵證明了女性的地位是越來越低的。

“公孫已經開始學習六藝,肯定會參加今年夏的射禮。”農人道,果然八卦是人之性,八卦國君家的事情就是國人的消遣了,國君的爵位是公爵,公爵的兒子就是公子,孫子就是公孫。

這年頭國人地位很高,畢竟國君也需要國人來掌控廣袤的國土,而且也沒有什麼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後世理所當然的觀念,現在的國就是大家一起合夥做生意,你這個領導好,我們跟著你幹,你這個領導不好,國人完全可以去其他國。

野人不允許離開土地,但國人卻是自由的,想去哪就去哪。想要國人留在自己國家幫忙,那麼國君就得謙虛,就得尊重國人。

沒有忠誠這種概念,大家做事全看自己是不是開心。

射禮也就是射箭比賽,也是一種集體活動,正因為沒有忠誠的概念,所以才需要大量集體活動來增加凝聚力,讓大家在集體活動中獲得歸屬感,願意留在這片土地上耕耘。

所以集體活動並不是勞民傷財,而是非常有必要的。

再了很多社會概念都是在集體活動中才會越來越具體化,越來越成熟化,要是大家都埋頭做自己的事情,都不參加集體活動,那麼文明發展就會減慢速度。

“渡娘可願意去參加射禮?到時候定然會有媒人在場,不定可以為你選擇一個丈夫。”叔宰的很直接,這年頭大家都這麼直率。

媒人的曆史就是這麼悠久,而且還是官方媒人專門給國家的大齡單身男女解決婚姻問題。

大家對結婚繁衍的事情看得是理所當然,所以都覺得芸姚已經到了年級,可以找個男人了。

芸姚隻覺得惡寒,她雖然穿越成了嬌滴滴的蘿莉,可是她內心可是正經八百的青壯男子,她喜歡女人,絕對不會改變性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