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教規

每年總有這麼一段時間,修道士要奉守齋戒,切忌

食用葷腥食品。這是修道院的明文規定。當然,這段時

間他們要是在外化緣,或是在旅途中奔走,那又另當別

論了。這時,凡是上天賦予人類的食品,他們都能盡情

享用。

有一天,兩位修道士出外辦事,他們信步走進一家旅

店,想在這裏歇歇腳,吃點東西。他們走進店裏,無意間

碰上了一個過路的商人。

旅店的主人很窮,拿不出什麼東西來款待客人。他想

了很多辦法,惟一可以端到桌麵上來的是一隻又小又瘦的

雞,隻有鴿子般大小。

雞烤熟了,主人把它從鐵叉上取了下來,送到客人麵

前,希望這三位客人都嚐一點。

商人是很狡猾的,他隻瞟了一眼就在心裏得出了結

論,烤雞頂多隻夠一個人吃。於是,他對修道士說:“聖

徒兄弟啊,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幾天正是大齋期,我

不想讓你們破壞教規,吃雞的罪孽就由我來承擔吧!”

修道士很想向他解釋,僧侶在外雲遊期間,可以有些

例外。詭計多端的商人卻不容他倆分說,抓起雞來就啃。

修道士除了同意之外,還能有什麼辦法呢?

商人吃完雞,還把雞骨頭都啃了。他的同桌隻能吃一

片麵包和一小塊幹酪。吃過飯,他們一起上路了。修道士

步行是因為貧窮,商人步行是因為吝嗇。他們緊走慢趕,

來到了一條大河邊,大河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按照不成文的規定,碰到這樣的事情,照例是由身強

體壯的修道士,挽起褲腳背商人過河。商人長得胖乎乎

的,修道士背著他蹬進了水裏。

商人腰間挎著旅行包,手裏提著皮鞋,舒舒服服地

趴在修道士背上。當他們來到河中間的時候,修道士已

經讓他壓得腰彎背駝,氣喘籲籲,幾乎快走不動了。修

道士想起了他們的教規,他猶猶豫豫地停住了,回頭問

商人說:“親愛的,請告訴我,你身上帶錢了沒有?”

“多麼愚蠢的問題!”商人感到驚訝,“一個像樣的商人

出遠門哪有不帶錢的?”“非常遺憾,”修道士說,“教規

不允許我們把錢財帶在身上。”說完,他撒手把商人扔

進了河裏。商人從水裏站起來時,渾身都濕透了。他羞

愧滿麵,不得不承認,他的自私和狡猾最終受到了報

應。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自私和狡猾等不良行徑終會受到

懲罰。

中國有兩句俗語,叫做“狐狸再狡猾,也逃不過獵人

的眼睛”、“要想抓住狐狸,要比狐狸更狡猾”。對待那些

自私自利,耍小聰明作弄人,或者做事偷奸耍猾的人,如

果屢教不改的話,不妨學習寓言中的修道士,來一個“以

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說不定這種辦法還能對他有

所觸動,使他翻然悔悟,改邪歸正呢!



磨坊主和驢子

有這樣一位貴族,他喜歡附庸風雅,把自己裝扮成飽

學之士。

有一天,他又在朋友麵前吹噓說,世間之事他無所不

知,老早就看清楚了這個世界。為了加深人們的印象,他

還引用了古希臘哲學家和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話。

他有一個說話尖刻的朋友,這個朋友不斷地跟他開玩

笑,妨礙了貴族先生的說話。貴族不耐煩了,這位古代哲

學的崇拜者生氣了,決心教訓一下這個膽敢譏笑他的人,

讓他見識自己的厲害。於是,貴族先生說:

“為了證明我的話有道理,我想起來了,我記得你這

個不學無術的家夥,當初不過是一個開磨坊的角色。”

他的話捅到了朋友的痛處。不過,他的朋友可不是

省油的燈,他的朋友回答說:“你說得完全正確,不過,

誰也沒有和你爭論過這個問題。現在我也想起來啦,我

在開磨坊的時候,你不過是一頭給磨坊馱送糧食的驢

子!”

寓言用犀利的筆法,諷刺那些不學無術,又想附庸風

雅的富人。

綜觀古今中外的學者名人,大都是謙虛謹慎,不炫耀

自己的人。

孔子是一個大學問家,可是他認為“三人行,必有我

師”,因而遇到自己不太清楚的問題,總是虛心向別人求

教。與孔子齊名的孟子則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巴

甫洛夫則說:“無論在什麼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

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們把你們評價得多高,你們總要有勇

氣對自己說:‘我是一個一無所知的人。’”歌德也說:“當

我們自以為達到了我們所希望的目的的時候,那恰恰是我

們離希望最遠的地方。”

“滿招損,謙受益”,讓我們永遠牢記這句哲理名言,

虛心好學,不斷進取,千萬不要像寓言中的富翁那樣,隻

有半桶水,卻偏要響得很。否則,到頭來蒙辱不說,反更

被人看輕。

獅子出征

獅子為了他的霸業,準備與敵人打仗。出征前他舉行

了軍事會議,並派出大臣把動物們召集來,要大家根據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