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詩禮發塚

古時候,有兩個儒士專幹掘墓盜財的營生,並且力求盜墓時的每一個動作都合乎詩書裏

的繩墨。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裏,兩個人在荒郊野墳又忙了個通宵,他們二人各有分工。

大儒在墓頂上望風,他四麵張望一下,然後字正腔圓地念道:“東方太陽出來了,墓兒掘

得怎樣啦?”

小儒鑽在墓穴中,一邊剝死人衣服,一邊從從容容地答道:“裙襦還未解開,發現口中有

珠。”

“哦,取出來!古詩早有記載,”大儒唱道,“一青青之麥,生於陵陂,活著你不肯做好事,

死後為啥含寶珠?你還愣著幹嗎?趕緊把它取出來啊!”

“嘴閉甚緊,如何取法?”

“撮著他的頭發,揪著他的胡須,用鐵鉤慢慢撬開嘴,用刀子輕輕剖開頰。切記,千萬不

要碰壞口中珠。”



有些人常常做了壞事還要振振有詞,引經據典,真是可笑之極。



鸛鳥移巢

子遊做武城縣官的時候,城門旁邊小土堆上的鸛鳥,忽然把它的巢遷移到墓地的石碑上

去。看守墓園的老漢把這一情況報告給子遊,說:“鸛鳥是能夠預先知道天將下雨的鳥,它突

然將巢築遷移到高處,說不定武城要遭大水呢!”

子遊說:“對。”立即讓全城的居民都準備好船隻以防萬一。

過了幾天,大水果然來了。城門旁邊的小土堆被淹沒了,大雨仍然下個不停,眼看大水

就要淹到墓園的石碑了,鸛鳥的巢搖搖晃晃,岌岌可危,鸛鳥飛來飛去哀鳴著,卻不知道該把

它的巢再遷移到什麼地方去。

子遊感歎地說:“真可憐啊!這些鸛鳥能預知水災的到來,可惜它考慮得不夠長遠啊!”



人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能隻顧眼前,而應該放眼長遠。

遠水與近火

齊國是魯國的鄰邦,魯穆公不但不去同齊國結盟,反而把自己的王子和公主紛紛送到遠

離魯國的晉國和楚國去結親和做官,想在魯國遭難時,得到晉、楚兩國的援助。

有個叫犁鈕的大臣對魯穆公說:“假如這兒有人掉進大河裏馬上就要淹死了,岸上的人

都說:‘越國人最善於遊泳,快派人去越國求救吧。’大王,您說這人救得活嗎?”

魯穆公笑著說,“真傻啊,越國那麼遠,越人再善遊水,這個人也別想活命。”

“那麼,”犁鈕又問,“如果魯國京城發生大火災;有人對您說,‘海裏的水最多,快派人到

海邊運水來救火’,大王認為能行麼?”

“不行,不行,”魯穆公說,“等海水運到,京城早就燒成灰燼了。”

“是呀,”犁鈕說,“這就叫做‘遠水不救近火’,現在晉、楚兩國雖很強盛,但遠離魯國,倘

若魯國一旦有難,就會像遠水救不了近火一樣。而齊、魯相鄰,不同齊國結交,實在危險啊!”



在解決問題時,需要客觀地分析,理智地尋找最便捷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

吃雞蛋

古時候有個叫王藍田的農戶,他是個性格非常急躁的人。

有一次吃雞蛋,他用筷子去夾,沒有夾起來,頓時大發脾氣,把蛋拿起來丟到地上。結果

雞蛋在地上滾個不停。他就趕上前去,用木屐去踩它,又沒有踩到。

這下,他更加憤怒了,簡直是怒不可遏。於是把他從地上撿起來,塞到口裏,嚼碎之後又

把它吐掉了。



簡單急躁,感情用事,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留下笑柄。



起死回生

魯國有個叫公孫綽的人,他是一個江湖上的郎中。有一天,他在家裏正在思考一些什麼

事情,突然站起,好像恍然大悟的樣子。

然後,他衝出門外,逢人便講:“我找到起死回生的方法了,我找到起死回生的方法了。”

人們都認為他有病,但是這話卻傳到魯文公的耳朵裏,文公就把他召進宮裏,好奇地問

他:“你用什麼方法可以起死回生?要真有用的話,寡人一定重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