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後記

當我籌謀良久,想寫一本軍事小說的時候,我沒有想到我會抑製不住內心的澎湃之情,從一本《刀鋒所向》,再到《絕地刀鋒》,一直到寫完這本《浴血刀鋒》……三本書自成故事,又同屬一體,近80萬字,無一天間斷。

《浴血刀鋒》是本人刀鋒係列小說的收官之作,創作曆經一年多,我為書中的林雲龍安排了一個堪稱完美的結局。想要證明的是,英雄並不一定非得悲壯,他們與我們普通人一樣,也需要自己的幸福。算是一個小小的私心,因為我認為,盡管林雲龍是我創造的一個虛擬人物,但他未必不代表著那些活生生的共和國軍人們,值得我們敬佩,值得我們為他祝福。

作為一名“八零後”,我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戰爭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講陌生得很,正如某好友玩笑時說的那樣:“經曆過最血腥的場麵是家裏殺豬,見過最大團的硝煙是結婚時的鞭炮。”當然,這頗具詼諧意味的調侃,實在是一種莫大的幸福的表達!除去那些空話套話,戰爭也實在是一柄雙刃劍,它可以殘忍地奪去人的生命,可以在短短的幾年甚至幾個月幾天之內使一個社會倒退數年數十年。同樣,戰爭可以毀掉文明,也未嚐不在推動著文明。縱貫世界曆史,沒有一個民族在千百年的發展史中沒有經曆過戰爭。也許,有的民族是在戰爭中消亡,但是更多的民族卻是在戰爭中脫穎而出,在戰爭中建立了強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戰爭中形成了無與倫比的民族凝聚力。大浪淘沙,永遠是世界民族發展史上永不顛覆的法則。

作為我們這一代,以致我們其後的幾代十幾代人來說,我們未必會經曆戰爭,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忘記戰爭,也絕對不能不做好戰爭的準備。當然,我們還肩負著另外一個事關民族興亡的重任,那就是傳承,我們要將前輩祖先曆經生死、浴血奮戰從戰爭中學來的東西、積累的民族精神傳承下去。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幸福,我們沒有理由坐享其成、坐吃山空,我們更沒有理由讓中華民族曆經五千年積累的寶貴的民族優越性斷送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中!

這,也許就是我寫這本書的最充分的理由,最直接的初衷。

真正的戰場是什麼樣?真正的特種作戰是什麼樣?我沒有見過,絕大部分人沒有見過,即使見過,也不能講,因為那是國家機密。所以我說,我的“刀鋒係列”小說,更為直接的目的是想展現一種精神。我認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宣揚,去傳承。這種精神,狹義地講,可以理解為是軍人的精神,是軍魂;廣義地講,這是一種民族的精神,做人的精神。這種精神來源於曾經的戰爭,卻無處不體現著一個民族的生命力。我在給大家講一個個驚險刺激的故事,卻無處不在描寫這種民族的精神。

隻要細心地觀察,我們會發現,這種民族的精神一直在代代傳承著。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兩千年前的先輩們麵對外來侵略時發出的錚錚誓言。

“精忠報國”、“還我河山”曾令多少強敵振聾發聵,瑟瑟發抖?

追溯到中華民族近現代戰爭史,“寧死不做亡國奴”是何等的悲壯!“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是何等的氣勢!“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是何等的睿智! “雄糾糾氣昂昂跨國鴨綠江”是何等的豪邁!“原子彈嚇不倒中國人民”是何等的強悍!“我們不希望戰爭,但我們也不怕任何戰爭”又是何等的自信!

即使是在和平年代,我們的先輩們在麵臨國際壓力、國內窘迫時所展現的強大的民族戰鬥力也是那樣讓人欽佩。建國六十餘年,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個又一個民族奇跡,不得不說,幾乎全都來自於這種無與倫比的民族精神,這種偉大的精神!

到了我們這一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呢?

有人說,中國“八零後”的一代生在蜜罐裏,看來是垮掉了。至於“九零後”,“零零後”,嘿嘿……

放屁!

汶川大殤,舉國齊援,數萬解放軍官緊急救援,那隔著烏雲層閉眼跳下去的傘兵不是我們嗎?百年奧運,蒞臨中華,那在賽場上奮勇拚搏、勇奪冠軍的,不是我們嗎?金融危機,世界蕭條,那頂著“蟻族”的嘲諷、背著“房奴”的重負,兢兢業業,創業求生的,不是我們嗎?時至今日,1939億“八零後”的青年們沒有給中華民族丟人,我們已經逐漸成為了這個民族的脊梁!

筆者隻是十幾億中國人中最平凡的一個,生長於農村,奮鬥在城市,先為人子,後為人夫,又做人父。寫幾本書,是想抒發胸臆,也是想為我民族精神的傳承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但願親愛的讀者朋友能從本書中看到一位中華赤子的拳拳之心,也可以使我找到更多的知音、同道。當然,若幹年後,我那尚且步履蹣跚的小兒能夠讀懂我的書,體味到老子的一番熱忱,並能有所悟,更是最好不過!

魏笑宇

2010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