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五銖錢(1 / 2)

看著眼前的二人,曹昂冷不丁的從懷中摸出一枚五銖錢。

交給身邊的宦官,讓他呈遞下去,然後開口道:“兩位愛卿看看朕所鑄的這五銖錢如何?”

自曹昂代漢以後,便下令以五銖錢為曹魏的流通貨幣。

如今,五銖錢在中原,可謂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曹魏五銖錢,跟漢五銖錢還是有所區別的,比漢五銖錢的質量要好,就連外觀設計都更加精美,所以大受歡迎。

在五銖錢的正麵上書一文、二文、五文等字樣,類似後世的一塊兩塊錢,背麵上書大魏通寶四個大字。

不僅如此,五銖錢還做了一定的防偽,以免民間私鑄假錢,擾亂貨幣在市場上的流通。

若僅僅隻是這樣。

那五銖錢也未必能取代中原的錢幣,將其他一切官造和私造的錢幣趕盡殺絕。

畢竟,商人跟官吏,從來都是最善於鑽律法和政策空子的人。

沒辦法,這些家夥太聰明了。

他們有一萬種辦法,能將五銖錢消滅於無形,比如,換了五銖錢,回家融了,再摻些鉛鐵一類的玩意。

然後,再將這些劣質錢,流通回市麵上去,從而擾亂五銖錢流通,直至毀滅五銖錢為止。

既然,曹昂早就想到了這些問題,又怎麼可能沒有相應的對策,來保護五銖錢的流通。

除了大力打擊劣質錢幣流入市場外,還規定商品保護價政策的售與賣,雙方交易隻能使用五銖錢。

並將之視為鐵律,不許更改和變通。

即便是鹽鐵官營的政策,鹽鐵的售賣,也隻認五銖錢。

貨幣存在的意義,在於流通。

能流通起來的貨幣才是錢,不能流通的貨幣,比磚瓦還不如!

當大家都發現,隻有五銖錢才能在市麵上流通交易,他們立刻就會不認其他任何形式的鑄錢了。

加上五銖錢的外觀和造型,秒殺一切當時錢幣。

且比之前的貨幣更輕便,更易於攜帶。

所以,貴族官僚們,也隻認五銖錢了。

於是,五銖錢流通幾年以來,在中原占據了絕對的霸主地位。

五銖錢的流通,使得朝廷能夠收回私人和地方的鑄幣權,並將五銖錢作為唯一法定銅幣。

並建立起一套穩固的貨幣體係,也杜絕了人為製造劣質錢幣,擾亂市場經濟。

金純與崔岩作為親魏派,對於曹魏的流通貨幣,自然不會陌生。

自從發現曹魏貨幣體係帶來的好處後,他們勸說各自的大王,想要在本國搞類似的貨幣體係。

但,由於他們沒有這方麵的技術,再加上各方麵的條件不允許,他們的建議,才沒有被各自的大王采納。

在這個時代,中原還沒有金融和貨幣的概念。

就更不要指望新羅和百濟,這樣偏居一隅的小國,能有這方麵的概念。

除非,也有像曹昂一樣的穿越者出現。

這也是為什麼,中原王朝會允許私人和地方鑄錢的重要原因。

甚至在許多地方,依然存在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在進行著買賣交易。

金純和崔岩看著被送到他們麵前的五銖錢,都是搞不明白,曹昂讓他們看五銖錢,到底是幾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