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理論知識,咱肯定是不會差的(1 / 2)

“哦?如此說來,你師徒所用醫理,都是從豬狗甚至老鼠身上驗證?”李昂臉上盡是訝異。

“那肯定呀!”武卓沒有絲毫覺得不妥,理直氣壯的說:“要是都拿人試,得死多少才夠。”

“嘖……也是,隻是這……”李昂砸吧了一下嘴。覺得對,又覺得哪裏好像不對。

武卓沒理會皇帝老子的糾結,自顧自的說:“就算經過了大量的動物實驗,依然有各種不受控的情況。

就拿麻醉藥來說,同樣的人,年齡不同體質不同,甚至飲食習慣不同,都會影響麻藥的功效。

同樣份量的一碗麻藥,有的人喝下去能作用兩個時辰,有的人半個多時辰便有了感覺。

還有的人天生過敏體質,接觸麻藥後全身長疹子。別以為疹子隻是出在身體表麵,實際上嚴重時消化道和呼吸道都會長。

生在消化道,稍微吃些硬的食物便會磨破出血。呼吸道更加危險,丘疹擠壓,輕則影響呼吸,重則直接堵死氣道,活活把人憋死。”

聽武卓說的嚇人,帳內所有人的臉上,全都下意識的肅然起來。

“這樣啊~”李昂點了點頭,歎道:“怪不得民間對另師有諸多訛傳。

想來當年便是施術中,這些不受控的意外頻發。這才讓無知百姓以為,王神醫殺人的本事要強過救人的能耐。”

“是啊。”武卓一副痛心的模樣說:“這還僅僅是麻藥一道。

進行手術時,還涉及到解剖學、藥理學等諸多知識,各種意外情況更是數不勝數。

所以,師父在汝州時,沉下心努力將各種不可控因素整理出來,並加以總結研究。

仔細完善手術中每一處環節,力爭將各種意外都控製在可控的範圍內。

就算不可控的,也要摸索出有效的應對之法。”

“哦?可否大成?”李昂眼中神光亮起。

控製手術中的各種意外,連現代大型綜合醫院都無法做到,更何況是眼下這個年代。

武卓一副無奈的模樣搖頭,感歎著說:“我師父常說,醫學和數學相同,習得皮毛時,自覺一切盡在掌握。

可越往精深處研究,就越覺得自己無知。隨便一處血管、肌肉、髒器、哪怕是一滴血,一滴唾液,裏麵都包含了海量且複雜的學問。

更何況血液、骨骼、神經、髒器之間,髒器與髒器之間,還有諸多讓人根本無法捕捉的內在聯係。

窮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潛心研究能窺破門徑,便已經是幸事了。”

李昂年輕時曾對數學起過濃厚的興致,隻是以他的腦力,研習到三元二次方程之後便吃不住勁了。

所以,對於武卓的比方他理解的很深。

點了點頭說:“那你師父此次出山,是為了驗證已經論證過的醫理嗎?”

這個問題武卓有些不太好回答,因為他也不知道王祿恩為什麼帶著徒弟出山。

餘光看了眼張文仲,奈何老倌兒專心艾灸,沒有給他任何回應。

想到丟失的四輛大車裏,盡是些試驗用的玻璃器皿,便硬著頭皮說:“我師父此次出山,實在是因為無奈。”

“無奈,具體說說。”李昂很有興趣的開口。

“隨著我師父的研究深入,對器皿器具的要求也越來越精細。

汝州偏僻,少有高明的匠人,所以,隻能到洛陽想辦法。”

“確是如此。”張文仲熄了手中將要燃盡的艾條。

拿起一根新的,趁著點燃的空檔說:“外科之術想要精深,需不斷往細微處著手。

而人力總有窮盡,遂唯有借助於器具,這些年都是我們幾個老友協助子善訂購鍛鑄。

但子善之研究時下愈發精深,對器具的材質、精細的程度,要求也愈發的高。

畢竟道不同科,我們幾個老友已經無法單從圖紙和文字中推斷出他之作需,細微處隻有他親自與匠人表述。

而且,很多所需之器形過於精巧,且對材質之韌性,強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尋常匠人根本無力鍛造。

所以,他隻得出山,至洛陽尋良匠訂製。”

洛陽與長安並為天下之都,和現代人有點能耐都往北上廣湊一樣,大唐的能人,尤其是高明的匠人,也喜歡往兩都擠。

一方麵隻要能立住腳,就是能力被認可的表現。另一方麵,同樣的手藝,在大都彙自然有更高的報酬。

運氣好一旦被哪家貴人看中,衣食無憂不說,還能博個前程。

這個情況李昂自然是知道的,所以也理解為什麼王祿恩選擇進京尋良匠。

思量了一下,問武卓:“那你以後打算如何,是回汝州還是留在洛陽?”

武卓當然不想回那個四處漏風的破道觀,但肯定不能說怕苦。

裝模作樣的想了一下,回話:“我師父說,眼下得出的很多成果需要印證,不然就成了閉門造車。

所以,我打算在洛陽行醫一段時間。一方麵等待合要求的器具被鍛造出來,一方麵對之前的理論收獲進行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