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貴族也有破落戶(1 / 2)

宣風坊在洛陽一百零九坊中,絕對算是“高尚社區”,隋唐兩朝的皇家寺院安國寺,就坐落在這裏。

坊裏眼下住著一位嗣王一位郡王和兩位公主,其它文臣武將十多戶。

雖然也有不少平頭百姓,但畢竟是守著皇家寺廟的善良地界,每戶人家都特意篩選過。

皆為有田有產,且家世清白。

行走於街上,盡管秋風掃過偶有落葉,但處處整潔毫無破敗。

街上的行人,也個個透著不疾不徐的寧逸和一股彬彬有禮的氣質。

長公主送給武卓的是處三進的宅子,距離安國寺隻有一個街口,早先是梁王專為夫人就近禮佛而建的。

雖然占地隻有三畝地,但精雕細棟處處透著雅致。

後來梁王正妃病逝,便閑置下來。梁王死後幾個兒子分家,正趕上幼年的李穎總鬧病,長公主便找人說和將宅子買了下來。

初時幾年還來住過兩次,但隨著李穎長大,體質逐漸變好。

這處宅子便徹底空置了。

武卓原以為房屋過戶是件很麻煩的事,不成想孫冒連衙門都沒去,直接喊來了宣風坊的坊正。

跟坊正交代了幾句,將房契、武卓的官憑和兩錠銀子交給對方,就帶著武卓進院看房了。

傳統的磚木瓦製宅子一旦長期無人照料,院裏雜草叢生就不用說了。屋內漏雨結網返潮逃不掉,鼠蟲蟻盜的也不可避免。

盡管長公主買到手後翻新過一次,還重新置辦了不少家具。但七八年空置下來,各處都已經沒法看了。

孫冒帶著武卓裏裏外外走了一趟,長公主府裏帶來的三十多丫鬟小廝便開始忙活了起來。

打水的打水擦拭的擦拭,讓沉寂了多年的宅子再次熱鬧起來。

武卓溜達了一圈兒,看著主臥裏被耗子盜殘了腿的雕花大床,還有因水氣而開裂的茶幾台麵心疼的厲害。

這些東西在時下價值不菲,要是放到現代,隨便拿出一件在蘇富比佳士得什麼的,不都得拍出個天價啊。

簡直是暴殄天物!

相比於武卓的小家子氣,孫冒卻豪氣的很。表示出門前長公主有交代,一應就家具全不要,裏裏外外都打造新的。

武卓一聽趕忙拒絕。

長公主送了這麼大一處宅子已經夠情麵了,再讓人家陪上全套家具,簡直是蹬鼻子上臉。

而且,這處三進的宅子加一起有四十多間房。

家具雖然多半被蟲蛀或是開裂變型,但好的也不是沒有。隨便撿把幾件湊一湊,就足夠用的了。

於是武卓推辭,孫冒堅持,武卓接著推辭……

倆人爭將了一陣,武卓找到了理由,表示自己打算盡快搬進來,根本沒那時間等新家具做好。

孫冒也知道武卓身上擔著皇差,住在長公主府不方便,別處又不安全,長公主才送了這套城裏的宅子。

要打新家具的話,趕工趕料一切從簡也得等上半個多月,時間確實有點兒久。

琢磨了一下,忽然問武卓信不信風水氣命。

在武卓表示自己就是個假道士,一本道家典籍都沒讀過後,孫冒拉著他就走。

武卓被拽上馬車問了一嘴才知道,原來孫冒要帶他去戶部的一處庫房。

那處庫房裏存著大批的家具擺件,而東西的來源,基本全是從犯官府裏查抄出來的。

好多人嫌棄犯官家裏的東西不吉利,所以孫冒才問武卓信不信風水氣命。

這些家具被抄回來後,一部分賣掉衝入國庫,一部分被戶部節流下來。

名義上是酌情撥付給外地入京的官員,實際上怎麼回事大家心照不宣。

除了名麵上擺著的那些,庫房深處封著的都是好物件。

孫冒頂著長公主府的名頭雖然麵子夠大,但還沒大到能直接去庫房裏拉東西的地步。

駕車帶著武卓,先到了戶部下麵的一個類似於現代後勤管理處的辦事衙門。

衙門門臉兒不大,門口也沒個兵丁把守,尋常人一走一過都不知道是做什麼的。

孫冒在門前停好馬車,帶著武卓直接進到院內。

有小吏迎出來詢問,直接亮出長公主府的牌子,大模大樣的要見倉部度支主事張大人。

“張大人一早去正堂送本子了,估計過會兒就能回來。要不,您二位稍等一會兒?”

小吏不敢怠慢,一邊解釋,一邊把孫冒和武卓往裏麵引。

剛進到堂間,就聽到一個尖細的嗓音:“跟你們主事講明白,別的還可以稍微往後壓一壓,這水泥和鋼筋切不要拖延,一定要足時足量的供上。

我這麵入冬前就得出大框,一天也不敢耽擱。”

“您放心,大人回來後我一定原話轉述……”

說話的兩個人從裏麵走出來,其中一個陪著小心的是個六品官,另一個是武卓的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