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翠蹙眉,“你是?”
或許是想到了前些日子的爭執,焦榮山神色尷尬,也不喝茶了,將茶杯擱在了桌上,“我……我……”
“我”了半也沒“我”出個所以然來,焦榮山怔怔地問,“你……你怎麼在這兒?高家人允許你出來了?”
這一變故,吸引了王大郎與衛檀生的注意。
衛檀生低垂的眼睫顫動了兩下,抬眼望向了桌前的兩人,眸中漾過一抹淡淡的微光。
惜翠道,“我未曾見過你。”
“怎會?”焦榮山大吃一驚,“你怎麼會不認得我?”他好像想起了什麼,眉頭堆了起來,又急急地揚起,“雖然你如今打扮……”
“雖然你如今打扮和往常不同,但你我從一起長大,我又怎會錯認?”
“還是,是因為上次的事?”語氣中已帶了兩三分的篤定。
焦榮山沉默了一會兒,“上回確實是我太過衝動了,沒考慮到你,但我那也是被你的話急得衝昏了頭……”
見他還有再往下的意思,惜翠打斷了他,“我並不知曉你在些什麼,我確實不認得你。”
“這怎有可能?!”
惜翠如此一,焦榮山頓時急了,臉色遽然而變,“你還在同我生氣?”
“我都同你了,上次是我太過心急,確實是我不好。我都已經同你道了歉,你怎麼還做出這麼一副模樣?”
焦榮山性子急躁,是個衝動易怒的,如今見惜翠拒不相認,頓時有些氣急敗壞,目光一掃,便攝住了衛檀生。
見他正襟危坐,袈裟曳地,麵容甚美。再看惜翠坐在他身側,乍一看,竟有幾分登對。
焦榮山腦中“嗡”地一聲炸開,有些口不擇言了起來,“你一個女人打扮成這麼一副模樣,還同這和尚一起?!這像什麼話?!你是因這和尚才裝作不認識我的?”
他得急,旁人一時插不上話,王大郎不知所措地看了過來。
惜翠鎮靜地望著他,“我確實我不認得,你興許是將我與旁人錯認了。我見你方才提到‘高家’,我確實姓高,但我不叫什麼遺玉。我名喚高繼仁,家中行六,人都喚我一聲六郎。”
惜翠的嗓音冷而清,自始至終麵色也未有變化。
焦榮山看著看著,不知怎麼地竟有些心虛。
這容貌確實是遺玉未有錯,但細細看來,好像和遺玉又有幾分不同。
遺玉的眼睛圓一些,這人的眼睛卻好像更長幾分,麵容也沒他這麼硬朗。
心中一但冒起了懷疑的念頭,焦榮山越看,就越覺得不太像了。
是了,遺玉並非這樣的性子,她打就喜歡自己,每次就算吵架,沒幾也能和好如初,斷不會如此絕情。
除非這人確實不是遺玉。
焦榮山狐疑地想,這人姓高,難道是遺玉的族兄?
再見此人視線未有閃躲,鎮定自若又略含不滿地同他對視,焦榮山有些慌了神,竟不太敢繼續對視下去,目光忙往旁邊一讓。
這一來,又同那和尚撞了正著。
對上他的視線,那和尚嘴角泛起了抹淺淡的笑意,慢條斯理地,“施主確實是認錯人了,這位高郎君乃是我之好友,確實不叫什麼遺玉。”
焦榮山氣焰隨之弱了下來,訕訕地道,“是……是嗎?”
眼見氣氛緩和了過來,王大郎趕緊過來幫忙打圓場。
“郎許是真的認錯了,這世上樣貌生得像的不知凡幾,認錯人此乃常有的事,”王大郎笑道,“我之前還差點將一位娘子錯當成了內人,可討得一頓好罵。”
萬幸的是,王氏終於從屋裏拿了錢趕回了堂中。
她沒看出堂中氣氛有異,笑罵著走了過來,“也是我糊塗了,竟把今早備下的零錢給忘了。左找右著都沒找到,將屋裏翻了個遍,這才在床腳找著了。喏,郎,這些餅子錢,你可得收好了,倘若像我一樣粗漏,這可就麻煩了。”便將些銅錢給遞了過來。
焦榮山接過錢,卻不敢再待下去了。
這人若真是遺玉族兄,那便也是國公府的。
國公府的人可不同遺玉,個個都是自己惹不起的存在,眼前這人神情已露不滿,倘若他回過神後計較起來,難免招來禍事,思來想去,還是先走為上。
王氏不曉得前因後果,見茶水沒動,還想留他吃茶,見他逃也般地離去了,難免有些疑惑。
“怎麼走得這麼快,連茶水都沒喝上一杯。”不過,她也未曾在意,又笑著將食盒打開,招呼眾人一塊兒吃餅。
隻不過,被焦榮山一打攪,惜翠也沒了吃東西的心情。
盒中的餅呈梅花狀,金燦燦,熱乎乎的,分外好看,但一想到是焦榮山做的,惜翠更沒動筷子的欲望。
王氏夫妻倆人都不錯,她不願拂了王氏的好意,這才吃了一些。
衛檀生倒是施施然地吃了兩塊。
用完茶點,又坐了一會兒,便起身向王氏夫妻拜別。
王氏夫妻本欲留飯,卻遭衛檀生婉拒。隻是剛吃了餅,腹中不餓,夫妻倆這才失望地將二人送到了門外。
出了王家,臨門不遠便是一條寬闊的長街。
此時,正值晌午,日頭當空。
街上人來人外,分外熱鬧。
惜翠望向衛檀生。
麵前的少年僧人似是看出了她在想什麼,眼睛一彎,笑出了一彎月牙兒,“娘子是想要去吃飯,還是想四處逛逛?”
惜翠道,“先逛逛罷,我不餓。”
惜翠穿越過來後,基本上就是在高家和空山寺兩點一線到處跑,就算出門,也不過隻去了侯夫人宴請的那一次。
到現在,她還沒見識到過大梁的繁華,既然得空,肯定是要好好看看的。
大梁類宋,商業繁榮,中有條類似汴河的大河貫穿京中。
河畔,船工正忙著卸貨。南海北的珠寶、布帛、茶葉、糧食,統統經由這條長河輸送至京中。
街角巷口,聚攏了一堆午間歇息的長工,正擺攤幫著算命的道士僧人,商鋪鱗次櫛比,各式各樣的胭脂水粉筆墨紙硯擺得琳琅滿目,吃喝玩樂,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