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利潤從哪裏來(1 / 2)

許言進過工廠車間嗎,說實話,真的沒進過,離車間最近的那次,還是在某地的卷煙廠,那個時候就是在參觀區逛過,生產車間當時是沒進去的。

但是,得益於係統的獎勵,許言獲得過【工廠管理精通1級卡】,這個卡使用之後,可以獲得最頂級的500人或以下的工廠管理經驗。

現在的情況就是,他雖然沒有進過車間,但是對於車間哪裏做的好,哪裏有問題,一眼就能看出來,像是遊戲裏的被動一樣,不需要主動去探究,隻要看到了,就自動觸發。

他從進來就發現李惠慶這個廠子車間裏的問題真的很多,不過畢竟是自己哥哥管的,而且廠子問題多不多和自己沒什麼關係,也就憋著沒說。

·············

李惠慶在車間裏有個辦公室,粵東沿海城市的辦公室,尤其是潮善地區的,基本上都會擺一個茶海。

他的辦公室也不例外。

兩人坐定,李惠慶一邊洗杯子,一邊開了口:“你什麼時候開工啊。”

“初七初八吧。”許言也不確定,吳永玲倒是在企業微信裏發了放假通知,但是自己沒認真看,大概記得是這個時間。

李惠慶洗了第一泡茶,一邊往杯子裏添開水一邊搖頭說道:“本來應該陪你在這裏玩幾天,帶你去轉轉的,可惜啊,廠裏太忙了,以前廠裏隻有不到200個人,現在快300人了,產能離預期目標差距很大,老板天天在我後麵念叨,頭都大了。”

“慢慢來唄!”許言隻能安慰道。

“慢不了哦,老板現在壓力很大,回款本來就慢,現在突然又多了這麼多成本出來,本來預估產能最低可以提高50%以上,最好的目標是提高到70%,誰知道現在才到30%多,我壓力也大了,做個廠長不易呀。”李惠慶苦笑道。

許言聽到這個話之後,也跟著苦笑起來,其實按照常理來說,從200人到300人,人增加了一半,產能上升50%確實是合理意義上最低的目標。

可是如果人多就能堆出產品來,那就太想當然了,人多管理就混亂,先不說渾水摸魚的人有多少,單拿原料供應的發放來說,就比之前的工作量要大一半,這個時候物料部門要是反應不過來,會嚴重拖生產進度的。

管理上的問題多,預期產能達不到也很正常,30%多已經算是李惠慶能協調的了,至於70%的目標,按剛剛許言進車間觀察的情況,如果不改變的話,估計是有點異想天開了。

不待許言回答,李惠慶繼續說道:“算了算了,這些事跟你說也沒用,搞得不開心。”

許言想了一下,既然來了,自己也懂,幫表哥出點主意算了,於是直接說道:“哥,說句話你別不開心,你們車間現場管理的問題就很大,產能提不上來也很正常。”

李惠慶聽到許言這話之後,楞了一下,他是萬萬沒想到許言會說出自己車間的問題很多這種話來,想回一句放屁,你懂個毛線,但麵對的又是和自己關係很好的親表弟,一句話堵在胸口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

最後隻能悶聲的回了一句:“哦?哪裏有問題。”

許言說完那句話也後悔了,自己平時說話肯定不會這麼直白,可是剛剛的感覺就是一個極度潔癖的人看到髒亂差的第一反應,腦子都沒過話就從嘴裏出來了。

這難道是獲得了工廠管理技能的後遺症?

把自己當專家了,碰到問題不吐不快?

許言來不及研究自己剛剛說話的心態問題,而是想著趕緊把問題表述出來,省的惹得兄弟之間有間隙。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商業機構,所追求的是什麼?都是盈利。

對於一個工廠來講,如何擴大盈利?

無非是兩個方麵,更大的產能,更多的銷路。

過年在許言舅舅家做客的時候李惠慶就說過,他們廠最近接了幾個大單子,廠裏產能不夠,所以多開了一些生產線。

多招人,多開生產線都是為了擴大產能。

可是人多,生產線多就等於工廠的成本也跟著上去了,而且新來的工人的生產能力是不是能夠產生足夠的剩餘價值來幫助工廠主獲得利潤也是個問題。

說到剩餘價值很多人其實並不了解。

我們通俗的來講解一下,首先我們要明白這個工廠的利潤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很多人以為企業的利潤來自於消費者。

其實並不是的,真實的情況下所有的利潤其實都來自於員工。

怎麼理解呢。

假設李惠慶的廠給員工包括所有福利在內的一個月的工資為3000塊錢,然後規定員工每天工作八個小時,那麼工廠主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就需要減少這個員工的必要勞動時間。

必要勞動時間指的就是,這個員工創造3000塊錢產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有的經驗足生產快的,可能一個月每天隻要三個小時就能完成3000塊的產值,那麼他剩下來五個小時的勞動其實就屬於剩餘勞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