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但凡有一粒花生米,我也不至於醉呀(1 / 2)

電影剪輯,指將大量的素材經過選擇、分解、組接,最終組合成一部流暢的作品。剪輯又被稱為電影的二次創作,是後期製作的重要部分。

草莓剪輯室,柯子浪看著麵前三十多歲的女人。歲月使得她眼角有輕微的褶皺,穿著白色襯衫,呢子大衣掛在椅子靠背上,戴著一副黑邊老式眼鏡。既不善言辭又不會阿諛奉承,甚至都懶得回應柯子浪,簡直就是一部莫得感情的剪輯機器。

“楊娜,這紙條可是《恐怖遊輪》剪輯的法寶,我不在的時候你可一定要按著紙條去剪。”

女人沒說話,微不可見的點了點頭。柯子浪見怪不怪,也沒說什麼。

剪輯首先得確定影片風格,《恐怖遊輪》雖然名字帶著“恐怖”,其實除了偶爾突兀出現的驚悚鏡頭,整部電影並不是那麼恐怖。反而作為一部燒腦懸疑片,需要嚴謹的將劇情時而打亂時而彙聚,既要觀眾看懂又要讓他們有疑慮,沉浸在思考中。

《恐怖遊輪》的剪輯雖說不易,但有柯子浪提供的剪輯文案和小紙條,倒也不難。何況他還經常坐鎮剪輯室,親身指導。

“楊娜,這兩幀光線不夠好,換素材。”

楊娜聞言在素材庫找標簽素材。

剪輯前,剪輯師需要把所有素材導入,即使廢鏡頭也不放過。

然後按照場記打板的場次,將劇情相連接的鏡頭放在一個文件夾,等剪輯時再挑選其中最優質的鏡頭使用。

“楊娜,這段配樂需要女伶吟唱聲,對,就這個。背景音效再小點,這樣就可以。”

“這幾幀追逐戲換個素材剪剪看。”

“楊娜……”

剪輯是個精細活,也是耗時間的工作。剪輯行業女性較多,就是因為女人天生比較細致。

柯子浪脖子都伸酸了,剪輯師楊娜卻依然如一開始時靜默,手上速度不慢。

柯子浪沒了說話的精力了,粗剪三天完成,後麵還有精剪、複合剪。

剪輯完成就進入渲染工作,渲染會讓《恐怖遊輪》鏡頭更加有質感。上一部《鯊灘》南希被鯊魚拽入水中,屏幕中的海水逐漸充斥洗照片暗房的暗紅就是渲染的效果。

驚豔無比。

“行了,今天就到這了,收工吧。”

柯子浪扭著酸痛的脖頸,楊娜聞言起身穿好灰色呢子大衣,二人出了草莓大樓分道揚鑣。

臨近年關,魔都小巷弄小孩子摔著炮仗玩,這種小炮仗摔到地上會劈裏啪啦作響,閃爍星火。柯子浪小時候也熱衷於這種小玩意,那會大西北的風刮的呼呼的,他和小夥伴成群結隊拿著炮仗嚇小黃狗、大鵝,真是壞到流膿了。

想起小時候,柯子浪又不得不頭疼一件事,那就是回老家。穿越以來,他常接到小姨打來的電話,而他姥姥的聲音總會從話筒裏傳來:“浪浪,你怎麼還不回家?是不是又被老師扣下了?”

浪浪是他外婆經常叫的昵稱,而為什麼外婆的記憶停留在小學的時候,那就要歸結於老年癡呆症了,官方學名阿爾茨海默症。次病最顯著的病理表現就是記憶障礙。

隨著半年多的電話、視頻交流,柯子浪一點一點找回了熟悉的親情的。他從小被外婆養大,小姨和小姨夫幫襯著。小姨和小姨夫隻有一個獨女,曾嫣然。曾嫣然在他腦海裏的片段不少,但都是兩人打鬧的場景。

“啪啪啪”

熊孩子往柯子浪腳下摔炮仗,柯子浪被嚇了一大跳。熊孩子見狀一溜煙跑了,身後還傳來“咯咯咯”的笑聲,顯然對於惡作劇成功得意極了。

柯子浪思緒被拉回現實,該來的總會來的,回老家是避不了的。先不說他大半年沒回家,就是姥姥的養育之恩他也得替前身盡這份孝心。

柯子浪打定主意,邁著大步回家。路上收到湯青月的電話,邀請他去吃飯。

柯子浪自然不客氣,進門、換鞋,柯子浪駕輕就熟。

隻是宴無好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