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斯坦因、時間停滯之地.(1 / 2)

《河源紀略》中記載:羅布淖爾為西域巨澤,在西域近東偏北,合受偏西眾山水,共六七支,綿地五千,經流四千五百裏,其餘沙嘖限隔,潛伏不見者不算。以山勢撰之,回環紆折無不趨歸淖爾,淖爾東西二麵百餘裏,南北百餘裏,冬夏不盈不縮……”

這片地區被稱為地球之耳,又被稱為死亡之海,這裏就是羅布泊。

李山此刻正躺在車上,這是一種全地形的沙地車,開在沙漠之中,如同真正的沙漠之舟一般,也算是一種高科技產品了。

李山的手中拿著一個非常古老的筆記本,而這個筆記本上通篇都是英文,並且從語法上看屬於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正宗的英倫語法。

李山是看不懂英文的,不過旁邊已經有人給他進行了漢語注釋,而這個筆記本居然是丘鏡才留給他的。

這個筆記本上麵記載了一個人的故事,一個自稱為西方玄奘法師的英國人,一個致力於研究中國西域文化以及搜集中國古代西域文物的英國人。

有些人從小就是天才,斯坦因絕對是一個五歲就能被定義為天才的人。

斯坦因

1862-1943

出生於匈牙利的猶太裔英國人。

考古學家、藝術史學家、語言學家、

地理學家和探險家。

掌握超八種現存的語言,懂得二十餘種東方古文字,21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先後在倫敦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主攻東方語言和考古學。

這位兄台可比某些中國人到了英國,然後選修東方文學,並且還掛科的存在要強太多太多了。

24歲被派往英屬印度,出任旁遮普大學的行政官和東方學院的院長。

這是一位天才,更是一位強盜。

而這就是一本自詡為西方玄奘的斯坦因考古日記。

1901年1月:模糊不清的日期

當我踏上這片玄奘法師曾經走過的沙漠,我的內心發怵了,天空的太陽時而雪亮無比,時而昏黃一片。

沿著已經幹枯的河道向前走,前方就是被當地人稱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淖爾,我的駱駝已經不願意向前,即使叮叮當當的駝鈴也無法為我帶來一絲絲的安慰。

我的雙腳早已抬不起來,麵對前方無盡的沙海,我膽怯了,於是我覺得也許用錢可以搞定這一切。

1901年模糊不清的月日。

大發現!

真是天大的發現!

簡直難以置信,我的上帝!

我的歐洲同行,如果知道我發現了什麼,絕對會妒忌的要死。

今天我居然在綠洲的集市上發現了一塊有著佉盧文字的木板,這可真是意外的發現,我簡直要激動的窒息過去,差一點就跪在地上。

要知道這是一種極其古老和原始的印歐文字,這是原始印歐人創造的犍陀羅文字,是現存所有印歐語係文字的祖先。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我買下了這塊已經不能用珍貴來形容的木板,但是對我來說,這遠遠不夠。

我要聘用這塊木板的發現者,一位新疆人,一位年輕的磨坊主,易卜拉欣.穆。

接下來就沒有了,這本日記後麵的內容被撕去了。

李山將這本日記揣在了懷裏,閉上眼睛仿佛在思索一些什麼東西,陳摶對於李山這種表情顯得十分熟悉。

因為一旦李山做出了這種思索的表情,就代表他進入了一種自然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他會做到物我兩忘,從而進入一種絕對理智的狀態,也可以說進入這種狀態之後的李山十有八九要開始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