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巡狩歸來,多事之秋(1 / 2)

煉炁有成者謂之曰仙,而將這修仙一道比作山嶽來看,那麼登山途中共有九重境界。

開門見山,煉炁首境與媧皇宮洞天福地同名,是為納清。

以自身百脈千穴勾連天地之間,感受炁氣波動,以炁氣流轉體內滌盡雜質疏通經絡,強身健體延壽十年。

繼而便是輕靈境。

雜質已淨百脈俱開,當以氣海為輪丹田為府,炁氣入體轉輪駐府,溫養神魂徐徐圖之,極盡輕靈延壽五十,魂兮飄渺如欲離體而去。

再者便為藏形。

引炁氣如大江滔滔,或似輕風飄飄。待氣海充裕丹田已滿,便藏於百脈穴竅當中。吐納忘己不顧寒暑,雖身形逐漸枯朽,但神魂越發茁壯。心有所動魂遊十裏,修身養性延壽百年。

最後是為洞真境。

炁氣運轉之間如大江過瀆升日輪,輕風拂崗渡月明。本源法相自胎生,神魂居中定海針,延壽兩百破虛妄,傲笑紅塵是仙人。

此間四重境界每上一層,丹田洞府便再開一分,其中根基稍差者百脈千穴氣機流轉如溪水潺潺,雖以天地為源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終究經不起肆意揮霍,溪水尚有斷流之憂。

而資質上佳者,炁氣則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大開大合之間聲勢逼人,雖無斷流之憂,但受肉體束縛,流轉之中仍有停頓之時。

直至洞真大成者,辨破虛妄心魔,一點本源法相誕生,自丹田之中如嬰兒般受炁氣滋補,此時心若有動,則朝遊東海暮蒼梧,謂之紅塵仙。

此仙道一途行至山腳,之後便是登堂入室。

勾陳境延壽五百,修真之士煉炁之人,一葉障目不悟道源,本源法相得小成之法,碌碌無為不可見功,雖有仙人之名,卻無仙人之能。

玄天境延壽千年,心之所至靈光乍現,一葉知秋初近道源,上天垂愛由法得術,術中得道,玄之又玄妙法無言。

正一境延壽三千,本源法相神光普照,神魂一開化身萬千,搬山蹈海驅星趕月,法力無邊寰宇震蕩。

太玄境延壽五千,三花聚頂五氣朝元,陰盡陽純身外有身,一得永得一證永證,本源自化超凡入聖。

此間四重境界即為仙道一途行至半腰,其中又以太玄境登峰最高。

可,若無天大機緣,恢弘法願者,任你資質再好,仍舊破不開山頂雲霧,斬不盡三屍之困,終其一生也隻能止步於此。

行至峰頂一覽眾山小,仙道一途最後一重境界即為合道,又稱聖人境,凡修行之士,不可稱其真名,言之便生感應。

需分別斬斷“善、惡、本我”三屍之後,方能無比貼近道源本質,成就聖人果位。屆時,天地閉時不同閉,浩劫無礙難墮因果循環之苦,天地重開之時則當開辟度人,言出法隨我既為道。

而當今仙靈一道,則又尊以高居三十三重天外的昊天大帝為萬法本源。

昔年,太古魔神死傷殆盡,以至於,洪荒無上神祇避世不現。

神道不開,仙道應運而生,昊天大帝於大道浮沉,曆一千七百五十劫歸來入主天庭,代妖皇帝俊執掌天道。

玄都原始聖人選址昆侖山巔,布下神宮名曰玉虛。洞玄通天聖人定址化外金鼇,設立道場是為碧遊。

此師兄弟二人於地絕天通之後,開辟度人大開門庭廣收弟子。同那退隱歸墟,受大夏啟帝敕封,號曰東王的妖皇帝俊,集結眾多不喜九州約束,索性雲遊出海的散仙,於東海五島閑雲野鶴自得其樂。

至此天下仙路道統一分為三,相互平衡又彼此掣肘,已成定局。

想到這裏,身形高挑的絕色女子眼神當中罕見的露出一股惆悵之意,可又很快被那冷漠如冰霜一般神情迅速淹沒。

她與馬怨從那個提都不敢提上一句的世界當中脫困而出,最後來到陽間。

與陽世格格不入的馬怨,現在頂多隻能算是一個納清境的煉炁士,而她憑借特殊體質,稍強於馬怨,算是一隻腳邁入輕靈境。

可給她太多意外的姬旦,又是什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