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風頭太盛?(1 / 2)

拿到劇本後李載彬也不管那邊正在拍的戲碼了,跟河正宇說了一聲就自己找了沒人的地方開始看了起來。

李載彬演的是男女主的初中同學,他隻有一場同學聚會的戲,但是台詞很多,差不多有十來句了。

這是一場群戲,整幕戲裏有十個演員,有台詞的隻有六個角色,其中有兩個還是隻有一句話。

所以李載彬得到的這個角色算是這場戲裏台詞最多的一個人了,甚至男女主加起來都沒他多。

雖然鏡頭還是集中在幾個主角身上,但分量這麼重的配角也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機緣了,不知道原來那個演員怎麼會這麼輕易就放棄了。

其實李載彬不知道的是,原來那個演員根本就沒事情,也沒想放棄這個角色。

單純隻是薑成民想要試一下李載彬的成色,看看他的演技如何、值不值得簽約,一句話就把原演員的角色給剝奪了。

現實就是這麼殘忍。

當然,恐怕李載彬知道了也不會多說什麼,畢竟吃虧的不是自己。

十幾句台詞,以我們的延世大學高材生的水平當然是很快就記下來了,更別提還有記憶力金手指。

他現在的記憶力不說跟別人比,至少是比上輩子強多了,這應當是兩世靈魂融合之後帶來的金手指。

李載彬就感覺,別說是這十幾句,你馬上給我一個主角劇本我都能給你表演一個當場背劇本。

當然,他這是在想桃子。

台詞沒問題,但是台詞可不僅僅是背書那麼簡單,而且演戲從來就不是隻考慮台詞一項。

表演專業四大基本功:聲台形表,聲樂、台詞、形體和表演。

台詞考察的隻是演員的語言表達能力。

聲樂則是考驗演員的嗓音以及音準、節奏等方麵的情況。

好的節奏搭配優秀的台詞,是很容易讓觀眾陷入角色和劇情之中的。

舉一個比較出名的例子,人藝台柱子、大宋提刑官何冰老師,他的台詞功底我想看過《後浪》的人都深有體會吧,而像他這麼叼的人藝至少還有五個。

形體考驗的是演員對自己身體的掌控能力,比如肢體的靈活性、對全身肌肉的控製等等。

比如上麵舉的人藝大佬們,他們主要演的是話劇,也就是舞台上表演的。

觀眾們看不到他們臉部的微表情,所以他們的表演張力就要強一點,動作幅度要大一點,不然後排的觀眾可能就完全看不見了。

而主攻電視劇電影的則會在臉部肌肉上下功夫,用表情、眼神給觀眾傳遞信息。

比如港台的梁超偉、梁佳輝、金世傑,大陸的陳導明、王之文,H國的宋康昊等人。

(以上舉例的所有人演技都很牛逼,排名不分先後,別捶我)

李載彬在背完台詞後,還在劇本上寫寫畫畫。

他這是在寫這個角色在說某句台詞時的心理,甚至他還寫了一個兩百字左右的人物小傳。

雖然這麼個角色完全不需要人物小傳,他隻需要中規中矩地演完就好了。

畢竟樸光春的承受底線他剛才在旁邊也看到了,但李載彬還是寫了。

因為一個演員演技可以不好,那可以學,但態度不能不好。

演技決定的是一個演員成就的底線,而態度決定的是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