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佛寺之旅(1 / 2)

於是,這種給錢就行的體驗活動在上班族之中也很是流行。

說幹就幹,李載彬挑了一個離自己家比較近的寺院,馬上就坐公交車走了。

這家叫正明寺的寺廟在首爾隔壁京畿道高陽市,李載彬坐公交一個多小時就到了,下車了還在車站附近吃了午飯。

雖然正明寺沒有像海印寺、佛國寺、奉恩寺一樣出名,但它的好處就是人煙稀少。

李載彬是在上班時間過來的,這個時間段對於商業化寺廟來說基本等於休息。

正明山其實就是一座小土包,海拔也不知道有沒有一百米,本來是一座沒有名字的荒山,後來這裏有了正明寺後大家就都叫它正明山了。

李載彬沿著可能有十年以上的青磚步道拾級而上。

周圍的青山綠水以及清新的空氣確實讓他舒服了許多,就算這裏沒有寺廟,住在周圍的人應該也會經常來這裏散散步。

李載彬走到寺廟門口,門上的匾上書“正明寺”三個漢字,山門大開,門口也沒有什麼守門的小沙彌,直接進去就好。

進去之後倒是碰到一個正在掃地的沙彌,向他說明來意之後,小沙彌放下掃帚,伸手引著李載彬走向寺廟深處。

一路上經過小沙彌的介紹,李載彬也知道這間寺的情況。

目前寺內隻有一個住持和五六個和尚,一些瑣事都是山下的居士們在幫忙打理。

這說明他們商業化還是不夠徹底,吸引不到客戶啊。

不過已經身處深山了,多多少少都有點傲氣,不願意完全跟世俗同流合汙也可以理解。

李載彬跟著這個叫行空的小沙彌走到後院,現在已經錯過了集體禮佛的時間。

他要拜佛得先從後麵拜起,拜到前院,再到大殿。

李載彬也不懂這什麼規矩,老老實實按照行空說的路線走。

雙手合十,一步一鞠躬。

雖說李載彬已經習慣了韓國的鞠躬禮,但這麼頻繁的彎腰—直起來—再彎腰的過程還是讓他苦不堪言,隻感覺腰都快斷了。

走進大殿,李載彬看到已經有一位女施主跪坐在蒲團上了。

她看上去三四十歲的樣子,閉目背誦著經文。

李載彬的聲音也沒有打斷她的修行。

李載彬見狀,心裏也突然寧靜了下來。

拿出行空小和尚給他的一本諺文標注的《楞嚴經》開始誦讀。

《楞嚴經》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從教令正發心起,經循循善誘的破惑、見真(明心見性)、依性起修(設壇結界、於實際上起正修行),並開示了一切凡聖境界(二十五聖圓通、三界七趣眾生),從而不受迷惑、不入歧途,小和尚給的倒是沒錯。

隻是經過諺文標注後,這部經典反而失去了它的意思。雖然李載彬懂中文,但也沒想過要看漢字版的經書,他又不是真的來出家的。

李載彬“啊叭呢呶唵咪吽”胡亂讀了一遍,雖然並沒有從經書中認清現實,但是敲擊木魚聲、誦讀聲、鍾聲等各種聲音讓他仿佛能聽到自己心裏的聲音了。

沉迷於念經的李載彬,在聽到洪亮的鍾聲之後才驚醒。

看到旁邊的女施主已經站起來了,李載彬也跟著站起來。

兩人一路沉默,一直走到後院的就餐區。

點完齋飯,李載彬雙手合十跟女施主打了個招呼,對方也進行了回禮。

現在寺裏好像隻有他們兩個香客,於是李載彬避諱地坐到其他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