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正宇這麼一說,李載彬倒是想起來汝矣島輪中路這個賞櫻聖地了。
輪中路是韓國國會議事堂後麵的一條路,路兩邊是七八十年代的時候種下的1400多棵櫻花樹。
每年三月底四月初的時候,長達5.7公裏的輪中路兩側的櫻花樹紛紛綻放,形成一條長長的櫻花隧道。這算是首爾市內最具觀賞性的櫻花隧道了。
汝矣島跟李載彬所在的麻浦區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隻隔了一條漢江,所以李載彬很快就到了國會議事堂後麵的輪中路。
走近這裏,就感覺世界的色調都變了,從灰暗的鋼鐵叢林變成粉色的少女世界。
放眼望去,那一朵朵、一簇簇的櫻花紮堆兒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大片花的海洋。
隨著微風輕輕拂過,花海也跟著蕩漾起來。有幾朵櫻花則是跟著風兒從樹上飛了出來,打著旋兒,以秒速五厘米的速度向下落去。
走近了看,太陽透過縹緲的雲層輕柔地照在櫻花上,櫻花也因此顯得格外粉嫩,好似早春的少女在窗邊梳妝,被路過的情郎見個分明之後臉上露出的紅暈,那一抹紅能紅到少女的心坎裏。
輪中路這一條長長的櫻花隧道,吸引了大量懷春的少女前來參觀。
要是從63大廈上看,就能看到一條細細長長的粉紅色線條如同一條革帶一樣束在汝矣島的腰間,這抹粉紅色作為唯一的亮色把汝矣島點綴地十分好看。
韓國國內的櫻花文化,基本上是日據時期RB人影響下形成的,南偽軍立國之後雖然摒棄了很多RB殖民者的遺留,但文化的東西不是說消滅就能消滅的。
在六七十年代RB經濟騰飛、日式文化輻射全球的背景下,韓國又複興起了殖民時期遺留的RB文化。
再加上正值樸正熙推動日韓關係正常化,為了紀念日韓友誼,在韓國內很多地方開始種櫻花樹,輪中路這批櫻花樹就是這時候種下去的。
年輕人們特別喜歡這種美麗而又短暫的生命,就像他們美麗而又易逝的青春,這種似是而非的傷感文化特別戳年輕人悲情的心。
每年櫻花盛開的時候,首爾大大小小有櫻花的地方,都會堆滿了無所事事的年輕人。
在這裏的文藝青年比想象中的要多得多,你要是在這裏吟幾句芥川龍之介或者太宰治的詩,絕對能贏得喝彩。
所以,這就是你們逃課來這裏的借口?!
李載彬看著眼前擁擠的人頭,無奈地在心裏大聲說道。
他本以為今天周五,正好是上班上課的weekday,可能人會少一點呢。
隻是沒想到一家三口的組合變少了,逃課的大學生二人組變多了。
都是什麼人呐?
怎麼都不知道好好學習呢?
這樣怎麼能為資本主義現代化做貢獻!
雖然李載彬也逃課了。
但他是有理由的!他是為情所困來散心的!
看著旁邊這一對對油膩膩的、就差當眾啵嘴的二人組,顯然不像是為情所困的樣子。
李載彬看著這些人,突然好想寫首歌diss他們,祝他們盡早分手!
是的。
李載彬其實是會寫歌的。
畢竟他的家庭條件你也知道,不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是都稍有涉獵。
李載彬大一能被選入音樂劇社,也有一部分他樂理水平高的原因。
大一的時候,他也曾給社裏原創的音樂劇劇本寫過曲目,贏得一片讚譽。
曾經有一出戲的16首歌都是出自李載彬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