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給鄧小平寫信
1986年初,我參加了一個有關方麵組織的對美國“戰略防禦計劃”的研討會。在這次會上,我的發言有些激動。我說,我認為這是一次世界性的高科技發展機會,我們中國應該把握住這個機會,積極參與世界性的高科技領域競爭。我說,我們沒有時間再這樣拖延下去了。我們不能延誤時機,應該盡早出台相應的決策!
開完會回到家後,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我所看到的資料表明,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正在逐步推行。美國總統的科學顧問基沃思對“星球大戰”計劃的進展表示滿意。據基沃思透露,目前美國已有可能解決助推段反導彈技術。值得注意的是,在基沃斯講話不到半個月之後,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在260公裏高空,2.8萬公裏時速條件下首次接受了陸基激光的反射鏡試驗,並獲得了成功。另外,據英國報刊報道,英國以史密斯教授為首的20多名科學家在研究光計算機方麵取得重大進展,但英國政府遲遲未向其提供研究經費。美國防部獲此信息後,立即從“星球大戰”計劃經費中撥出15萬美元,提供給史密斯。若美國獲得此項成果,將對“星球大戰”計劃帶來革命性的影響。這些消息使我焦躁,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越來越緊地攫住了我的心。我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等下去了,必須做點什麼。
就在這天晚上,我國著名的無線電電子學家陳芳允先生來到了我家。
陳芳允是一位事業心和責任感都很強的科學家。他長期從事航天地麵測量係統的研究和設計工作,曾主持試驗通訊衛星和微波測控係統的研究,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過突出的貢獻。白天的會議,陳芳允也參加了。聽過他的發言後,我發現陳芳允的見解與我有很多的共同之處。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共同點是,我們都認為,雖然我國的經濟實力目前還不允許全麵發展高科技,但爭取在一些優勢領域首先實現突破則是完全有可能的。
原來,陳芳允也和我一樣,開完會後心情仍然焦急難耐,就跑來找我商量辦法來了。我們二人談得很投機。我和他都是“兩彈一星”的元老,都曾親身經曆過核武器從“一點沒有”到“有一點”的過程。對“一點沒有”和“有一點”大不一樣的經驗都有著切身的體會。我們回憶說,搞“兩彈一星”的時候,我們的國力還不如現在雄厚。但我們硬是咬著牙搞出來了,人家就不得不對我們另眼看待,就不得不在國際政治舞台上讓我們占據一席之地。現在我國雖然還很落後,但比當年畢竟好得多了。如果這一步不跟上,我們就有可能被新技術革命的浪潮徹底拋棄。我們認為,國家與小家一樣,都要精打細算地過日子,都得把錢用在刀刃上。有些錢是可以不花的,但有些錢是不得不花的。涉及到國力競爭,牽涉到國家命運的錢就不得不花,而且必須要花!沒錢我們突出重點項目行不行?我們製定有限目標行不行?沒錢我們少買豪華矯車行不行?!我們不坐進口汽車,坐我們自己的國產車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