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3)

李德林心事重重坐在車裏,隔一會抽根煙隔一會抽根煙還給小黃點著讓他抽。小黃開車好幾年了,對李德林家裏的那點事全清楚。小黃說鄉長您想啥呢大臘月的咋不大高興呢。

李德林苦笑道小黃啊你想想我心裏哪有高興的事呀。小黃說您那是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其實咱們七家鄉在您領導下這二年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您隻要往開處一想就全想開了,其實您最主要的是要……他說著說著把話又咽回去了。李德林明白小黃說的是啥,小黃說的就是要養個小孩。李德林心想這小黃呀,說那麼兩句話哪來那些口頭語,“其實”個啥呀!還有什麼天翻地覆,如今連司機都學會說奉承話了,這事最好別往下發展,回頭開車淨琢磨詞兒,再琢磨到溝裏去,真來個天翻地覆,那可就奉承大發勁了。

李德林在鄉下這麼多年了,說話根本不忌諱啥,就說:“小黃,鄉長我不是跟你吹,這回打結婚我就沒在家呆,兒子都耽誤半年了,往下一過年就行了。”

小黃見鄉長這麼跟自己說,很高興:“那當然了,要不然咋是領導呢,幹啥就得像啥,咱鄉上下要都像您一樣,還愁翻不了番,翻十個跟鬥都寬綽綽的。”

李德林聽得心裏怪別扭的,暗說你是說生孩子翻番還是經濟翻番呢?看來要想溜須拍馬還得好好學習,弄不好就叫人心裏硌縈。李德林忙換了個話題,說過年咋過,和小黃又聊了一陣。後來路上的車和人多起來,有幾個集市把路堵得水泄不通的,小黃顧不上說話了。李德林看著可地的過年的物品和一張張咧著大嘴笑的臉,他的心情慢慢又好起來,畢竟這幾年忙的就是為了老百姓都富裕起來,甭說產生了什麼感情啊什麼愛心呀,那都是時髦的詞兒,說歸其就是看原先窮得叮噹響的村民們變得富裕些了,心裏就痛快。

這裏還有啥原由呢,李德林自己明白,自己從小也是在山溝子窮窩子長大的,小時候能喝碗糨粥就美得不知道太陽從哪邊出來,可惜爹娘死得早,要是活到現在,看著你們兒子當鄉長,吃肉比當初吃紅薯還方便,你們該多揚眉吐氣呀!李德林想著想著眼窩子有點發潮,他忽啦冒出個念頭:來年清明我弄他半爿子豬肉埋爹娘墳裏去讓他們慢慢享受;忽然又一想不能埋還得燒,燒了故去的人才能得著吃著,可就怕燒不透燒不沒,還是紙紮的啥東西燎了吧。後來他就想這事先放放吧,回家弄出個兒子來最要緊,那麼著就可以把於小梅給拴住了。說來可氣,於小梅她們那一大家子人本來並不很同意這門婚事,總覺得他們都是城裏人,找我這麼一個鄉鎮幹部給他們減了色似的,幸虧那陣於小梅可能是離了婚沒房子又不願意回娘家去住或者還有旁的什麼原因,沒大挑這挑那就應了下來,但現在看來這婚姻的基礎還是不牢,非得有個孩子之後才好。

吉普車跑了小半天,終於進了縣城,李德林扭頭瞅瞅,群山綿綿雲蒸霧繞,他真想說一聲老天爺啊,你當初造這個圓球時咋就弄出這些溝溝來呀,哪怕用腚一屁股都坐平呢,也少了那麼多在深山老峪裏的百姓。這倒可好,七家離著縣城一百多裏,這縣還有個三家離著二百多裏地,看來過去封建社會也太可惡了,硬把那幾戶人家逼得跑那老遠去生存,這給現代化建設增加了多大困難呀。往下沒容李德林再想,車已經停在家門口。還真不賴,這回於小梅就一個人在家裏呆著,挺歡喜地迎出來幫著搬這抱那,完事小黃說快過年了我也得回家了,硬是連口水也沒喝就往回奔。李德林進屋瞅瞅於小梅,於小梅粉頭花臉地找茶倒水,一彎腰小屁股鼓鼓的,李德林隔著窗子看院門是插上了,伸手就抓於小梅,於小梅早有準備把杯放到一邊,問:“還是晚上吧?”

李德林說:“晚上再說晚上的。”就拉她進裏屋。於小梅說:“等會兒,讓我再看你兩眼再幹。”李德林笑道:“咋啦?

怕弄錯啦?”於小梅說:“嗯,現在都打假,回頭來的是假老爺們,我不就窩囊了。”李德林摸摸胡茬子,指著牆上的照片:

“對著看清楚啊,可能瘦點了,這陣子太累。”於小梅進了裏屋,說:“太累還忙著幹這事?”李德林忙說:“腦子累,這不累,這累就麻煩了。”過了一會把事辦完了,於小梅說:“看來還沒違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李德林笑道:“你咋樣?也一直閑著吧。”於小梅給了李德林一拳,說:“你快成從威虎山上下來的人了,見麵就是這點事,怪不得我爸瞧不上你。”

於小梅說完了也就覺出來這話說得有點不合適,但也沒辦法了。這時外麵有人敲門,有個男的喊:“小梅,大白天插門幹啥?走啊,劉廠長讓你趕緊去呢!”

於小梅整整頭發,對李德林說:“昨天一宿沒睡覺,真沒辦法,廠裏的事太多,你先歇會兒,我一會兒回來做飯。”穿上大衣她就走了,剩下李德林一個人躺在沙發上,心裏這個來氣喲,先罵一聲於小梅他爸,這個老家夥,他還敢小瞧我!

你不就是過去當過幾天工商局長嗎,也早退個雞巴的了,還神氣個蛋!咱們走著瞧,我要不叫你用夜壺蓋上那隻眼高看我一下子,我就不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