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表兄邀別宴(1 / 2)

吃好了早餐又被妹妹拉著講了大半個時辰故事的趙與莒終於在母親全氏的解圍下得以逃離小院,答應嘟嘴生氣的小妹回來接著給她講故事,心情頗佳的趙與莒便出了門。

緩步走在紹興府的主街道上,街道兩旁一副熱火朝天的熱鬧景象,這並非是市井買賣的熱鬧,而是有許多工匠民夫在熱火朝天地幹活。

時任紹興知府的汪綱從今年開始大肆修繕紹興府城,包括對城牆城門的修繕,新設七處陸路城門,兩處水門,同時由於紹興府近些年發展迅速,人口增加,導致許多中古時代的“城市病”出現。

上個月趙與莒出來逛街時就正好目睹因街邊商家違規建築占道,道路變窄,又兼路麵多泥濘導致兩架相向而行的馬車發生了碰撞,當即將道路堵了個嚴嚴實實。

所幸並非是主幹道,但也造成了兩邊圍堵上百人,車馬不行的交通堵塞,趙與莒老老實實地等了一刻鍾,直到有差人將道路疏通後才能通行。

曆史上的汪綱經過一係列修繕後,又將紹興府劃為五廂九十六坊,這種格局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紹興也被後世人稱為“宋城”。

此時道路兩邊的工匠民夫拿著一筐筐灰白粉末倒入一大池中,池子旁邊有專人負責攪拌,攪拌好後再由工匠將其塗抹在院牆磚石間以起固定之用。

那灰白粉末正是趙與莒兩個月前鼓搗出來的水泥,其實宋代時早已有了“三合土”這種堪稱中國版水泥的東西,堅固程度比之水泥甚至猶有過之,而且還具備防水的優點,但原材料需要糯米雞蛋等物,造價較高,工序繁瑣。

原本曆史上的汪綱實際上是從明年才開始修繕府城的,但由於趙與莒獻出的水泥讓修繕的成本大大降低,計劃整整提前了一年。

趙與莒是不知道這些的,但看著水泥短短兩個月時間便被廣泛的應用,他心中也是開心振奮的緊。

心情愈加舒爽地緩步走過忙碌的工匠民夫,趙與莒抬眼便看見了不遠處的篷車裏自家表兄掀起窗簾微笑的衝自己招手。

自從全季德竹枝訓子後,表兄便變得越發上進知禮起來,每次遇見與莒和與芮兩兄弟也都是十分親切。

起初趙與莒覺得這個表兄是在演戲,但經過數年相處下來他能察覺到表兄是真的不再計較當初的事情,也是對自己兄弟二人真的和善。

自家表兄因為幼年那次事情後變得奮發努力,如今在紹興府也是小有名氣的才子,趙與莒心中也是為自己的表兄高興。

表兄知道趙與莒無法走科舉仕途,但又愛讀書,每次有文人集會詩壇詞論的場合,總邀請趙與莒一起,但他實在不愛虛與委蛇地和一幫酸文人交際,是以一次也沒去過。

眼看著篷車在自己麵前不遠處停下了,趙與莒無奈隻好走上前去。

“與莒這是要往哪裏去啊?”

全禮貴笑眯眯地問道。

趙與莒拱手一禮道:“小弟無事出來閑逛,表兄這是要去哪?”

全禮貴聞言自得一笑,緩聲道“今日那王爚王伯晦啟程赴任常熟知縣,我紹興眾多文人約著同去送行,愚兄不才有幸得到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