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節一過,這新年就算是過完了。
轉過年景不久,史彌遠動作頻頻,為了掩人耳目,也為了有備無患,史彌遠將去年手下門客尋訪到的皇家宗子選拔出了十人一同招到行在臨安。
其中最遠的一人家在廣南東路的廣州,這一來一回,趙與莒和趙與芮在餘天賜家又等了將近兩個月,十位被挑選出來的宗子才悉數到達臨安。
自從高宗皇帝建立南宋,因高宗無後,過繼了太祖趙匡胤三子趙德芳的後代是為孝宗皇帝,可以說南宋皇帝除了高宗是太宗趙光義一脈,之後的皇帝皆是太祖趙匡胤一脈。
趙德芳也就是後世大家熟知的“八賢王”的後代傳到今上寧宗這裏再次絕後,寧宗不願過繼太宗一脈宗室子弟做自己弟弟沂王的嗣子,史彌遠敏銳地察覺到寧宗的心思,是以之前尋訪皇族遺脈主要尋找太祖次子趙德昭一脈。
因為這樣的緣故,這十位被召來的宗室子都是趙德昭一脈後人,和與莒兩兄弟並為“與”字輩,其餘八人分別是:與膺、與爽、與休、與蔽、與應、與集、與嗣、與熹。
十人的初次碰麵發生在宗正司,這十人雖然共享著相同的血脈,卻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再加上各人所穿衣物既有像趙與莒一般簡樸的,也有穿的色彩斑斕,樣式精美的,真可謂龍生九子,子子不同。
當代擔任宗正司知事的乃是寧宗皇帝的堂弟廣濟郡王,老王爺今年五十一歲了,整個人不苟言笑,腰杆挺的筆直。
看著聚集在他麵前的十位宗室子,他嚴肅著臉一一唱名,之後聲音肅穆道:“爾等皆為先代燕王德昭九世孫,我大宋最重孝道,蒙陛下恩典,特許爾等十人沐浴齋戒七七四十九日,可入趙家宗廟祭拜先代燕王及太祖皇帝。”
聽見要沐齋四十九日,十人反應各異,有驚訝的,有憂慮的,有不屑的,更有像趙與莒這樣麵色不變的,說完話了的廣濟郡王不管他們什麼反應,在宗正司兩個年輕官員的攙扶下自顧自地離去。
留下剩下的十個宗室子霎時麵麵相覷,按道理講大家都是族兄弟,但誰心裏都清楚彼此是競爭關係,場麵一時間冷了下來。
好在很快就有宗正司的小吏仆役過來,將十人分開一一安排住處,準備四十九日的沐齋儀式。
趙與莒跟著宗正司吏員往分配給自己的小院走去,他心中清楚宗子的選拔此時已經開始了,四十九天的沐齋便是考察各位宗子的第一道題目。
果不其然,給趙與莒安排的住所十分簡陋,比穿越初自己便宜老爹家的小院還要不如,不僅麵積狹小,僅有一屋,家具更是破敗布滿灰塵。
看著眼前的住處,趙與莒心想其他宗子應該也都是差不多的環境,也不知那幾位穿著華貴的族兄弟能受得了多久。
帶路吏員交代道每日會準時有人送來齋飯後,就準備離去。
趙與莒連忙拽住他,拱手行了一禮,“這位大人請了,不知我等宗子平日是否可以隨意出房呢。”
那吏員見趙與莒這般客氣,連道不敢,“在下隻是一小吏,不敢稱大人,此乃沐齋並非圈禁,公子自是可以隨意出房走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