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下宋金處於交戰狀態,淮河沿岸戰火不斷,時戰時和。
楚州賈涉和應純之目前主要仰仗開禧北伐後編練的新軍武衛軍以及從山東收編的義軍忠義軍進行防守。
武衛軍將兵不信任忠義軍,經常蔑稱其為北軍。
而忠義軍那可是在山東起義後打的金國不要不要的凶悍軍隊,對隻會懦弱防守的武衛軍同樣看不起,導致兩支駐軍之間矛盾頗深。
聽著史彌遠給自己講解了楚州的複雜情形,趙與莒臉上不自覺地掛上了愁容。
這般複雜的情形,外部又有金國虎視眈眈,這讓自己如何立功呢。
史彌遠見狀,明白趙與莒心中所想,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不妨事,金軍剛劫掠了蘄、黃二州,短期內應不會再有動作,你到那邊後多看多聽少說,將當地軍隊、民事情況摸清楚後回報給官家就是大功一件。”
趙與莒聞言心下一鬆,如果隻是做好巡察一事,那倒是簡單不少。
這時相府下人將冰鎮的茶飲子端了上來,趙與莒一邊喝著茶飲子一邊又和史彌遠敘了會閑話,看了看天色已晚,便順勢告辭離去。
出了書房,仍然是餘天賜將自己送出府,餘天賜是知道官家有意派遣宗室巡察一事的,臨別之際,他壓低聲音道:
“回去速速準備,不日詔令便發,立功一事雖難以預料,但你多立一分功勞,史相這邊封皇子一事便多一分把握,遇到機會一定要抓住。”
趙與莒嚴肅地看了餘天賜一眼,隨即鄭重地點了點頭,登上馬車駛離了相府。
……
翌日,趙與莒的兩位老師鄭清之和魏了翁如約前來授課。
經過一段時日的相處,兩位老師對趙與莒這個態度恭敬好學的學生很滿意,漸漸地也都親近熟悉起來。
即使是和真德秀站在一邊的魏了翁也不得不承認,趙與莒相比於趙竑來說要更為優秀,若就隻論誰更適合當太子一事,魏了翁現下肯定會選趙與莒。
一上午的授課後,趙與莒邀請兩位老師一同到王府後花園品茗觀景,期間趙與莒適時地向兩位老師請教起楚州一事。
鄭清之聞言隻是微微驚訝,魏了翁則皺緊了眉頭,前者沉吟片刻先行開口道:
“楚州之事我倒是有所耳聞,眾所周知,楚州之難事有三,一曰淮水江防,二曰忠義軍,三曰募兵,至於此間具體細節,說實話,鄭某也不甚清楚。”
魏了翁在旁聽著鄭清之的話微微頷首,他抬眼看了看趙與莒道表情,思索片刻,“沂王詢問楚州之事不知是何緣故?”
“聽聞官家有意派遣宗室子弟赴地方,貴誠想提前熟知一下。”
魏了翁聞言眉頭再次皺起,一旁的鄭清之聞言也臉色微變,魏了翁將手中茶杯放下,正視趙與莒道:
“楚州實乃多事之地,此事我亦有耳聞,京東經略按撫使應純元早年間師從朱文公(朱熹),我與之相熟,待我回去書信於他代為照顧一二。”
趙與莒聞言心中一喜,連忙起身行禮,“多謝魏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