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華黎帶領著手下騎兵在趙與莒手下宋軍完成合圍之前便已向東北方向逃離,最後未損一兵便跳出了趙與莒的包圍圈。
騎兵的機動優勢在冷兵器時代真的幾乎無解,曆朝曆代麵對騎兵最重要的戰術就是打擊機動性,進攻時善加利用地形,防守時據守堅城,基本也就這兩種辦法。
若沒能做到這點,是戰是逃全在於人家騎兵部隊將領的抉擇,尤其是像現在在海州城外的平坦地形中,蒙古這樣的純騎兵對戰宋、金兩國這樣以步卒為主的軍隊,戰爭的主動性基本完全緊握在了手中。
且說帶領手下北逃的木華黎,心中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宋金之間應該已經短兵相接了,在史天澤驚訝佩服的眼神中,他果斷地帶領數千騎兵兜了個圈後,調轉方向往來處方向奔去。
此時淒厲地喊叫聲從宋軍後軍方向傳來,“蒙古騎兵!”
趙與莒看著越來越近的蒙古騎兵,麵色慘白,雙手微微顫抖,他瘋狂地大叫著叫命令後軍組織好陣列防禦騎兵衝擊但倉促之間如何能這麼快地組織好手下同樣恐慌的士兵。
三國軍隊齊聚海州,在這種局勢下,稍有不注意就會翻盤,尤其是對蒙古這種機動性極強的騎兵部隊,時刻保持謹慎才是勝道。
如蒙古綱先前從山頂突圍時就想到了突圍後有可能會被木華黎繼續襲擊,這才是為將者應時刻保持的警惕。
當然這可以說是因為趙與莒不了解木華黎其人,但更多的還是在於他還算不得一個合格的將領,更別說統帥了,首戰獲勝下,他漸漸放鬆了警惕。
他此時心中充滿了悔恨,怪自己太過大意,被擊潰李全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以為就可以小看天下英雄了。
如今現實狠狠地給了他一巴掌,果然能在曆史上留下名號的人沒有一個是簡單,更別說木華黎這種赫赫有名的蒙古名帥,那是在整個世界史上都廣受讚譽的名將。
趙與莒看著越來越近的蒙古騎兵,喉嚨發幹,舌頭開始打結,此刻恐懼占據了上風,緊緊攥住了他的心髒,讓他感到呼吸都困難了許多。
不光是他,整個宋、金兩部兵馬都有這樣的感受,尤其是最先直麵蒙古人的宋軍後軍,武官們在大聲喝罵著改組起防禦陣列。
許多人慌亂之下或位置站錯,或動作遲緩,一直到蒙古騎兵到了近前時,整個後軍的防禦陣勢隻草草搭了一個架子
結果自不必說,一方是氣勢洶洶士氣正旺的蒙古鐵騎,一方是隊列混亂,體力士氣降到極點的宋國步卒。
蒙古騎兵們看著眼前宋軍的鬆散混亂的陣勢,嘲笑著宋軍臉上的驚慌和恐懼,他們紛紛露出嗜血殘忍的笑容,揮舞著手中的彎刀,奮勇衝殺向前。
整個騎兵隊伍呈箭矢狀,最前凸出來的前鋒部分一瞬間和宋軍撞擊在了一起,許多人嫻熟地操縱著胯下戰馬在接戰地一瞬間高高躍起下落,在空中跳躍的瞬間,揮舞出手中的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