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一路上緊趕慢趕,除了必須停留補充物資之外,船不靠岸,終於在啟程後的第十天晚上抵達了臨安的碼頭。
抵達碼頭的時候已經是人定時分,城門早已關閉,餘天賜拿出史彌遠給他的令牌命令城門守將開城門,結果遭到了拒絕。
趙與莒和餘天賜的心咯噔一下沉了下去。
但任憑餘天賜如何呼喊,也無人回應,最後逼的餘天賜一個彬彬有禮的人被逼著在城樓下跳腳大罵。
但城門守將再沒有露過麵,隻有城頭上的士兵倚靠著長槍一臉冷漠地看著城下氣急敗壞的餘天賜。
趙與莒此時的臉色陰沉的可以滴出水來,就像是暴風雨之前的烏雲一般,聽著餘天賜的謾罵聲,他終於忍耐不住衝著餘天賜低聲怒喝:“夠了!”
餘天賜扭身愕然地看著趙與莒的陰森臉龐,不自覺地止住了喝罵,就連一旁的李達都嚇了一跳,他從未見過趙與莒這個樣子,即使當初被蒙古人擊潰,也隻是頹喪了片刻。
他不由心中惴惴不安,同時城頭守將見了史相公的手令居然不放人這一點也頗為可疑,他心中忖度著這次回來應該不是史相公交待的急事,而是另有緣故。
他背著手做了個加強防備的手勢,手下侍衛見狀,紛紛有意無意地像趙與莒靠攏,同時目光銳利地緊盯著四周。
趙與莒衝餘天賜小小發泄了一下情緒後,臉色終於沒那麼陰沉了,像是在說服自己又像是在勸解餘天賜,輕聲道:
“無妨無妨,既然不讓進城,那就明早等城門開了再入城,就在城外暫住一晚,無妨的,這個時辰了,不讓進程很正常的,不妨事。”
餘天賜聞言後望著趙與莒的目光中滿是擔憂,李達猶豫片刻剛想開口就被趙與莒打斷了,“李虞侯,去找個離城門最近的客棧。”
李達聞言憋回了想說的話,無聲歎息一聲領命去找客棧了。
作為13世紀人口突破百萬的超大都市臨安城,城市外麵也聚集著大量的人口,沿著城牆不遠由商貿原因逐漸形成了一個個繁華的鎮子。
此時雖然已經人定,但南宋的夜生活一向豐富,就連城內現在也是歌舞未休的時候,更別說管控更鬆的城外鎮子了。
李達按照趙與莒的指示在城鎮邊緣挨著城門最近的地方定下了兩個客棧,趙與莒進了客棧也不與眾人多說就把自己關在了屋子裏。
董宋臣期間來請示他是否要用晚膳,被趙與莒冷聲趕走了。
眾人此時都覺得趙與莒現下就像是個定時炸彈一樣,大家一個個噤若寒蟬,生怕自己發出的聲音過大,惹惱了沂王殿下將炸彈引爆。
自詡忠心的董宋臣更是搬來一個椅子就和李達一起守在趙與莒門口,他打定主意一旦殿下心情恢複了一些後,自己一定要第一時間了解殿下需要什麼。
而趙與莒門口的另一位門神李達則是因為剛才推測出這次進城麵對的事情不一般,所以決心親自守在趙與莒門口以防萬一。
且不說門外二人的心思,屋內的趙與莒此時打開窗戶看著遠處鎮子中心燦爛的光影,耳邊聽著從那裏隱約傳來的鼎沸人聲,臉色漸漸恢複了正常。